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13 06:16

  本文关键词: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共享 教师 教学案例


【摘要】:隐性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源,教师隐性知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能极大地提高教育绩效。在梳理隐性知识基本理论基础上,概括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辩证关系及隐性知识的基本特征,我们提出了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七种策略。
【作者单位】: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科学系;
【关键词】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共享 教师 教学案例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目前,随着隐性知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课题也应运而生。每位教师要意识到自身隐性知识的存在,为隐性知识创造各种说话方式,借助各种可能的方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另外,我们还要意识到教师间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广大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世德,邹树梁;从默会知识的视角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2 黄幼岩;;默会知识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11期

3 胡泽平;施琴芬;;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与转化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3期

4 郁振华;理解历史——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历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04期

5 闻曙明,王剑敏;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饶文萍;应用知识管理与挖掘隐性知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吴晓义;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对职业能力开发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3期

8 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0期

9 肖广岭;隐性知识、隐性认识和科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08期

10 景洪春;;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校本教研的新视角[J];中小学管理;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星宇;;从个人默会知识视角看教师培训的改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佟延秋;内隐学习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韩宁;陈学宽;;大学生隐性情感诉求体系之建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钱小平;;浅析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年03期

5 张金福,薛天祥;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刘良华;;教育自传中的个人知识:关于“好教师”的调查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7 方军;范文杰;刘芳;张新中;;运动技能获得中的内隐学习本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章春和;;舞随知行,知乘舞进——师范类舞蹈教育刍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王凡;佟丽君;;提高少年短道速滑训练中观摩教学效果的途径[J];冰雪运动;2008年04期

10 李冲;;刍议大学教师隐性知识与教授终身职制度[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陆;吴永忠;;对隐性知识的再认识:从知识转化到知识循环[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李晓丽;魏向清;;内隐学习特征研究对英汉学习型词典编纂的启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文志;;现代学术交流运行原理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郑茂平;;关注本体——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理本质及其保护的心理取向[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帅;知识与幸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铁民;复合刺激潜意识知觉及其年龄特征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青霞;高职教师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杨文娇;隐性知识的结构及其获得的有效途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彭杜宏;基于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团队学习认知互动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凌燕;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应用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由磊;知识管理指导的高校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魏占英;应用“共同学习”方法提高社区慢病管理服务能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林平;论家族型科学家隐性知识的维度及其传递优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卢美;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孙倩;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月明;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龙欣;逻辑推理型数字化教育游戏的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莹;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测量及其显性化的干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艳华;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郁义鸿;知识组织与传统组织的知识化[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李勇 ,屠梅曾;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问题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6期

4 顾泠沅;教学任务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5 刘仲林;认识论的新课题——意会知识——波兰尼学说评介[J];天津师大学报;1983年05期

6 杜祥锋 ,何亚平;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导师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6期

7 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08期

8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第2集出版[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年02期

9 黄瑞雄;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02期

10 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8期



本文编号:665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65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