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习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都受到了质疑。为了探索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本文尝试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出发,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这种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共同学习愿景,关注认知的分布,关注学习者之间的经验交互,关注社会文化的学习情境,关注知识意义的协商和学习者社会身份的构建。本文在讨论学习共同体概念及主张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学习模式的演变,提出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本研究对有效拓展大学课堂教学具有启迪作用。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网络 学习模式
【基金】: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探索研究”(GPA10501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前言基于行为主义的教育观强调反馈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记忆知识,所以传统教学采用“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其结果是,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利用教材所传递的信息,所学的大都是“惰性知识”,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随着认知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锐;金婧;;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希建华,张秀梅;远程教育与跨文化交流——专访国际远程教育知名学者夏洛特·古娜瓦德娜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甘永成;祝智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的学习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5期
4 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伟;;缄默知识理论研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陈秀玲;董泽芳;;课堂是什么——几种不同的社会学研究取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张拥政;于翠红;;默会知识视角下的词汇习得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邹娜;;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意义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5 阎静;邹志文;殷学东;陶伟乔;;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陈荣妃;;试探默会知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7 徐小利;陈汉;;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网络学习共同体支撑平台的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4期
8 吴丽云;;波兰尼意会知识对“范式优先性”的支持及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陈金华;;基于博客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08年02期
10 陈俊峰;;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化、排斥与整合——以南京市东山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郁振华;;默会知识和学术传统[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3 章益国;;对“通识”的三种误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马东艳;吴华;;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数学教学多元情境的创设[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濂;;政治社会、多元共同体与幸福生活[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涛;;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身份识别及其公共性探析——基于甘肃省积石山县的民族志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4 吴新叶;转型农村的政治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韩宇;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京靖;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慧玲;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爱军;构建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校本研究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栋栋;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金晓芳;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构建高中生物课堂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7 王立群;我国高校隐性德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周春波;内隐认知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韩旭;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商利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陆,方平,刘维民;关于学生个性因素与远程教育相关性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3 孙振东;;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4 李明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与学习型组织[J];中国培训;1999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权华;廖守琴;;基于长尾理论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9期
2 郭永志;;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构建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王洁;;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0期
4 展海冰;张运坤;张志刚;;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类课程PBL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1期
5 白磊;;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岳云艳;;知识管理下的网络探究性学习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24期
7 钟志贤;;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8 张慈珍;苏宝华;;基于Moodle的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9 韩晓玲;;网络学习的生态观解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刘丽萍;胡畔;;关于远程开放个性化网络学习的探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鲁;陈琦;刘儒德;;基于问题式的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刘婉秋;;运用网络技术,创建“情境——探索”学习模式[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刘颖莹;;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及辅导的需要[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5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6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9 夏江;;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宋洁;;试论成人学习模式[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大学副校长 张一兵;学习模式的转换:哲学教学改革的入口[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廖玉梅;点单式学习模式惠及干部群众[N];杭州日报;2011年
3 任国军;红岗区打造全新“四级矩阵”学习模式[N];大庆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雪林;市民可选哈佛麻省课程[N];文汇报;2010年
5 常燕;研究学生学习模式——自主探究[N];伊犁日报(汉);2010年
6 记者傅春秘;海港区创新学习模式[N];秦皇岛日报;2011年
7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邱涛;学习模式的开拓之作[N];北京日报;2007年
8 魏海燕 记者 张雷;浔阳区创新学习模式助推和谐发展[N];九江日报;2006年
9 ;开展“创争”活动 构筑多元学习模式[N];蚌埠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杨伟鸣 通讯员 吴中苏;咸宁创新干部理论学习模式[N];湖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钟国祥;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东风;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集群成长与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沈云波;学不可以已[D];复旦大学;2008年
6 蔡怡;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巍;面向格结构的机器学习[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营永霞;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宏强;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海月;高校组织气氛与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梦琳;论高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9 刘程程;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瑞仙;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16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1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