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1 16:27
“读写结合”自提出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读写结合”有效性低、学生写作无话可说、写作指导与评价浮于形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对“读写结合”认识不够深入,或是对读写结合有所重视,但找不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而王崧舟作为小学语文界的标杆人物,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王崧舟的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他的诗意语文、生本课堂、文本细读等方面,对于他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关注甚少。本论文以王崧舟阅读教学课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其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与方法,旨在对摸索中的一线教师读写结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为理论分析,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对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合理性进行理论说明,结合相关研究对读写结合基本形式及有效进行读写结合的要求进行梳理,为后续教学课例分析及评价奠定基础。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简要叙述,说明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个方面为策略建构,通过对王崧舟教学课例整理分析,概括其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教学特征,并对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意在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董一菲执教《我的空中楼阁》板书
第二章王崧舟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教学特征22图2-1董一菲执教《我的空中楼阁》板书图2-2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板书王崧舟的板书看似简单的以词语重复的方式进行罗列,却通过“平淡”“深厚”一词三叹,体现出层层递进的层次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崇尚建筑上的对称美和整体美,王崧舟的板书也有着这样的美。王崧舟板书设计的韵味美,为他的教学增添不少色彩。最重要的是,王老师的板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教师的预设性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积极踊跃,课堂氛围极好。2.课堂的节奏美一切艺术的灵魂是节奏。课堂节奏是指教学中快慢适宜、张弛有度,是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变化。“全同全异不能有节奏,节奏生于同异相承续,相错综,相呼应”①课堂节奏有许多种,如起承转合、前后对比、螺旋递进等等。课堂教学就像观赏山峰一样,喜欢跌岩起伏,最忌平坦。课堂节奏的“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①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第四章王崧舟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运用与教学反思53(出示课件)2.语言的魅力就在于虽叫声差不多,但情感不同,表达就不同。课下尝试对母鸡的叫声进行改写,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的讨厌,而是觉得他很可爱。【板书设计】图4-1《母鸡》教学设计的板书(二)《母鸡》教学实践反思笔者结合王崧舟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与方法,对《母鸡》这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所带班级进行实践,具体教学实录见附录。《母鸡》文中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再者笔者所带班级整体写作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体悟母爱的伟大,笔者主要以母鸡当妈妈前后的对比,以及对母鸡心理活动的想象与描写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读写结合中以母鸡心理活动描写为写作任务,学习心理描写的同时体会母鸡母爱的伟大。王崧舟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一大特点就是善用诗意的语言渲染氛围、塑造情境,促进“读写结合”,读得有味、写得入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多次学习王崧舟老师诗意的语言塑造情境、渲染氛围,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教师诗意的语言所熏陶,如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作总结时:师:当它警卫时,勇敢地“咕咕”,仿佛在说“离我的孩子远点1;当它喂食时,慈爱地“咕咕”,仿佛在说“多吃点,可爱的孩子1;当它教儿女本领时,耐心地“咕咕”,仿佛在说“你一定可以的1;当它夜里拼命地防卫时,凄惨地“咕咕”,仿佛在说“我要拼尽全力保护孩子1笔者通过不同背景下母鸡的叫声,塑造出母鸡伟大的母亲形象,学生在形象化
本文编号:3131588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董一菲执教《我的空中楼阁》板书
第二章王崧舟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教学特征22图2-1董一菲执教《我的空中楼阁》板书图2-2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板书王崧舟的板书看似简单的以词语重复的方式进行罗列,却通过“平淡”“深厚”一词三叹,体现出层层递进的层次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崇尚建筑上的对称美和整体美,王崧舟的板书也有着这样的美。王崧舟板书设计的韵味美,为他的教学增添不少色彩。最重要的是,王老师的板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教师的预设性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积极踊跃,课堂氛围极好。2.课堂的节奏美一切艺术的灵魂是节奏。课堂节奏是指教学中快慢适宜、张弛有度,是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变化。“全同全异不能有节奏,节奏生于同异相承续,相错综,相呼应”①课堂节奏有许多种,如起承转合、前后对比、螺旋递进等等。课堂教学就像观赏山峰一样,喜欢跌岩起伏,最忌平坦。课堂节奏的“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①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第四章王崧舟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运用与教学反思53(出示课件)2.语言的魅力就在于虽叫声差不多,但情感不同,表达就不同。课下尝试对母鸡的叫声进行改写,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的讨厌,而是觉得他很可爱。【板书设计】图4-1《母鸡》教学设计的板书(二)《母鸡》教学实践反思笔者结合王崧舟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与方法,对《母鸡》这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所带班级进行实践,具体教学实录见附录。《母鸡》文中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再者笔者所带班级整体写作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体悟母爱的伟大,笔者主要以母鸡当妈妈前后的对比,以及对母鸡心理活动的想象与描写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读写结合中以母鸡心理活动描写为写作任务,学习心理描写的同时体会母鸡母爱的伟大。王崧舟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一大特点就是善用诗意的语言渲染氛围、塑造情境,促进“读写结合”,读得有味、写得入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多次学习王崧舟老师诗意的语言塑造情境、渲染氛围,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教师诗意的语言所熏陶,如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作总结时:师:当它警卫时,勇敢地“咕咕”,仿佛在说“离我的孩子远点1;当它喂食时,慈爱地“咕咕”,仿佛在说“多吃点,可爱的孩子1;当它教儿女本领时,耐心地“咕咕”,仿佛在说“你一定可以的1;当它夜里拼命地防卫时,凄惨地“咕咕”,仿佛在说“我要拼尽全力保护孩子1笔者通过不同背景下母鸡的叫声,塑造出母鸡伟大的母亲形象,学生在形象化
本文编号:3131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13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