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22:32
小说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小说文本内容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文字重要地位、体现小说阅读教学审美价值与教学价值的目标,注入恰当的理论指导于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是必要的。修辞性阅读理论作为重视语言的阅读理论,与小说阅读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构建不谋而合。因此,研究高中小说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在理论方面能够构建小说修辞性阅读教学理念,在实践方面小说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理念能够促进小说教学设计的完善与革新。修辞性阅读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尼采的转义修辞学。它的基本观点是:语言具有修辞性、文本的自我解构、文本的不可阅读性。将修辞性阅读运用于高中小说教学设计的原因有:第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供了课标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均指向修辞性阅读可运用于高中小说教学设计。第二,小说文本特征为修辞性阅读理论的运用提供了条件。小说文本解读的多样性与小说文本存在虚构因素均体现小说文本可以包容修辞性阅读理论。第三,学生心理特点与阅读能力的诉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逐步趋于稳定,阅读...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1.有关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的研究
2.有关修辞性阅读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修辞性阅读的思想渊源及其基本观点
(一)修辞性阅读的思想渊源
1.德里达:解构主义
2.尼采:转义修辞学
(二)修辞性阅读的基本观点
1.语言具有修辞性——隐喻
2.文本的自我解构——意义的不确定性
3.文本的不可阅读性
二、修辞性阅读运用于高中小说教学设计的原因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供课标依据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向
2.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修辞性阅读理论的融合
(二)小说文本特征可容纳修辞性阅读理论
1.小说文本解读的多样性
2.小说文本存在虚构因素
(三)学生心理特点与阅读能力稳进发展
1.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步稳定
2.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三、高中小说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理念的构建
(一)基于语言的修辞性确定隐喻的教学目标
1.中国古典小说隐喻的教学目标
2.中国现代小说隐喻的教学目标
3.外国小说隐喻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意义的不确定性多角度组织教学内容
1.中国古典小说的教学内容
2.中国现代小说的教学内容
3.外国小说的教学内容
(三)结合修辞性阅读与文本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1.需要——动机圈的修辞性阅读教学情境
2.任务——案例圈的修辞性阅读教学情境
3.条件——信息圈的修辞性阅读教学情境
4.认知——实践圈的修辞性阅读教学情境
(四)基于文本不可阅读设计教学活动并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1.中国古典小说的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策略运用
2.中国现代小说的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策略运用
3.外国小说的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策略运用
(五)基于小说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评估教学成果
1.修辞性阅读教学过程的合理性评估
2.修辞性阅读教学结果的实效性评估
四、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小说教学设计
(一)中国古典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
(二)中国现代小说《祝福》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
(三)外国小说《老人与海》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修辞性阅读”与文学阐释[J]. 毛宣国. 学术月刊. 2019(06)
[2]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以高三小说阅读复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J]. 鲁峻. 江苏教育. 2019(19)
[3]修辞和逻辑的张力——保罗·德曼寓言式阅读理论略论[J]. 武淑冉. 跨文化研究. 2017(02)
[4]宇文所安唐诗翻译修辞的差异性与同一性[J]. 魏家海. 外国语文研究. 2018(01)
[5]修辞性阅读:自媒体时代的阅读策略[J]. 王雅楠. 图书馆建设. 2017(11)
[6]修辞批评视域下的中国文论话语建构[J]. 毛宣国,周奕希. 中国文学研究. 2017(04)
[7]中西对话、文学阅读、解构及其他——希利斯·米勒访谈录[J]. 苏勇. 外国文学. 2017(04)
[8]解构批评与文学阐释——张江与米勒的对话讨论及其理论启示[J]. 赖大仁. 江汉论坛. 2017(07)
[9]“解构性阅读”与“修辞性阅读”——致张江[J]. J.希利斯·米勒,王敬慧. 文艺研究. 2015(07)
[10]从保罗·德曼的修辞性阅读理论解读《哈姆雷特》[J]. 宋雪.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博士论文
[1]作为解构策略的修辞[D]. 王云.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 苏勇.江西师范大学 2010
[3]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D]. 郭艳娟.北京语言大学 2009
[4]解构与“误差”[D]. 陈粤.吉林大学 2008
[5]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 周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高中小说类节选文阅读教学研究[D]. 高亚妮.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小说教学内容研究[D]. 罗丹.江西师范大学 2018
[3]从《边城》看新课标高中语文节选小说的课堂教学[D]. 可学慧.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解构性阅读理论视角下的《慈悲》解读[D]. 何丽然.黑龙江大学 2016
[5]叙事学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D]. 苏婧.云南师范大学 2016
[6]论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阅读观[D]. 余双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4
[7]保罗·德曼解构主义理论述评[D]. 陈守琴.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4
[8]《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文学观辨析》[D]. 刘明月.西南交通大学 2013
[9]论保罗·德·曼的讽寓观[D]. 杨梓露.华东师范大学 2012
[10]希利斯·米勒的文学语言观研究[D]. 段德宁.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06546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1.有关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的研究
2.有关修辞性阅读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修辞性阅读的思想渊源及其基本观点
(一)修辞性阅读的思想渊源
1.德里达:解构主义
2.尼采:转义修辞学
(二)修辞性阅读的基本观点
1.语言具有修辞性——隐喻
2.文本的自我解构——意义的不确定性
3.文本的不可阅读性
二、修辞性阅读运用于高中小说教学设计的原因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供课标依据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向
2.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修辞性阅读理论的融合
(二)小说文本特征可容纳修辞性阅读理论
1.小说文本解读的多样性
2.小说文本存在虚构因素
(三)学生心理特点与阅读能力稳进发展
1.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步稳定
2.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三、高中小说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理念的构建
(一)基于语言的修辞性确定隐喻的教学目标
1.中国古典小说隐喻的教学目标
2.中国现代小说隐喻的教学目标
3.外国小说隐喻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意义的不确定性多角度组织教学内容
1.中国古典小说的教学内容
2.中国现代小说的教学内容
3.外国小说的教学内容
(三)结合修辞性阅读与文本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1.需要——动机圈的修辞性阅读教学情境
2.任务——案例圈的修辞性阅读教学情境
3.条件——信息圈的修辞性阅读教学情境
4.认知——实践圈的修辞性阅读教学情境
(四)基于文本不可阅读设计教学活动并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1.中国古典小说的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策略运用
2.中国现代小说的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策略运用
3.外国小说的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策略运用
(五)基于小说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评估教学成果
1.修辞性阅读教学过程的合理性评估
2.修辞性阅读教学结果的实效性评估
四、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小说教学设计
(一)中国古典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
(二)中国现代小说《祝福》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
(三)外国小说《老人与海》修辞性阅读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修辞性阅读”与文学阐释[J]. 毛宣国. 学术月刊. 2019(06)
[2]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以高三小说阅读复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J]. 鲁峻. 江苏教育. 2019(19)
[3]修辞和逻辑的张力——保罗·德曼寓言式阅读理论略论[J]. 武淑冉. 跨文化研究. 2017(02)
[4]宇文所安唐诗翻译修辞的差异性与同一性[J]. 魏家海. 外国语文研究. 2018(01)
[5]修辞性阅读:自媒体时代的阅读策略[J]. 王雅楠. 图书馆建设. 2017(11)
[6]修辞批评视域下的中国文论话语建构[J]. 毛宣国,周奕希. 中国文学研究. 2017(04)
[7]中西对话、文学阅读、解构及其他——希利斯·米勒访谈录[J]. 苏勇. 外国文学. 2017(04)
[8]解构批评与文学阐释——张江与米勒的对话讨论及其理论启示[J]. 赖大仁. 江汉论坛. 2017(07)
[9]“解构性阅读”与“修辞性阅读”——致张江[J]. J.希利斯·米勒,王敬慧. 文艺研究. 2015(07)
[10]从保罗·德曼的修辞性阅读理论解读《哈姆雷特》[J]. 宋雪.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博士论文
[1]作为解构策略的修辞[D]. 王云.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 苏勇.江西师范大学 2010
[3]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D]. 郭艳娟.北京语言大学 2009
[4]解构与“误差”[D]. 陈粤.吉林大学 2008
[5]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 周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高中小说类节选文阅读教学研究[D]. 高亚妮.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小说教学内容研究[D]. 罗丹.江西师范大学 2018
[3]从《边城》看新课标高中语文节选小说的课堂教学[D]. 可学慧.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解构性阅读理论视角下的《慈悲》解读[D]. 何丽然.黑龙江大学 2016
[5]叙事学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D]. 苏婧.云南师范大学 2016
[6]论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阅读观[D]. 余双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4
[7]保罗·德曼解构主义理论述评[D]. 陈守琴.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4
[8]《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文学观辨析》[D]. 刘明月.西南交通大学 2013
[9]论保罗·德·曼的讽寓观[D]. 杨梓露.华东师范大学 2012
[10]希利斯·米勒的文学语言观研究[D]. 段德宁.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06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4065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