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阅读论文 >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16:43
  中学阅读教学中的课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专家、教材编者、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筛选机制的,精选的文学文本,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学为何不能滋润学生的生命成长?人与文本之间、与知识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阅读课堂上为何没有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没有激起学生的求知渴望以及获得知识的成就感等一系列问题追根到底就是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问题、人知关系问题。阅读教学是师生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的课堂活动,“人-文”关系问题是阅读教学的本质问题,阅读中不研究人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单纯的接受和解读文本意义是片面的,是缺乏知识的教育价值支撑的。笔者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人-文”关系、建构人知关系至关重要。“人-文”关系的建构是发挥阅读的教育价值,实现知识的教育价值的关键一环。文本是知识的载体和呈现形式之一,学术界关于人知关系的研究不多,大多是从宏观的教育学角度阐述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人知关系落实到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关于人与文之间的关系最早起源于我国文艺批评的“文如其人”的研究,强调文章与作者的思想、立场以及世界观的一致性,强调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关联...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阅读教学中建构“人-文”关系的重要价值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突破阅读教学困境的现实诉求
        3. 阅读教学中构建人知互动关系的应然要求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研究综述
        1. 人知关系研究现状
        2. 知识的教育价值研究
        3. 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四) 研究设计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建构的内涵解读
    (一)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的内涵解读
        1. “人-文”关系的缘起-“文如其人”研究述评
        2.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的本质
    (二) “人-文”关系的特征
        1. 过程性
        2. 情境活动性
        3. 对话性
        4. 反思性
    (三) 达至“人-文”一致性的标准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的表现形式、层次差异及意义向度
    (一)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的表现形式
        1. 作者与文本
        2. 人物与文本
        3. 学生与文本
        4. 教师与文本
    (二)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的层次差异
        1. “人-文”分离
        2. “人-文”有限关联
        3. “人-文”达至内在一致性
    (三) 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人-文”关系的意义向度
        1. 语言能力的发展
        2. 文化理解力的培养
        3. 思维品质的形成
        4. 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达至“人-文”一致性的实现机制
    (一) 理解
        1. 理解的方式
        2. 理解的条件
    (二) 转化
        1. 建构
        2. 反思迁移
    (三) 意义建构
        1. 创造
        2. 人格完善
四、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攻”关系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一)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现状调查的研究设计
        1. 样本的选取及其缘由
        2. 案例获取与分析
    (二)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系存在的问题
        1. “文”与“人”的分离
        2. “文”与“人”的有限关联
    (三)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问题的成因分析
        1. 教师层面
        2. 学生层面
五、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人-文”关系的教学策略
    (一) 对话式教学
        1. 教师层面的对话
        2. 学生层面的对话
    (二) 回应性教学
        1. 背景回应
        2. 经验回应
        3. 文化回应
    (三) 反思性教学
        1. 教师反思
        2. 学生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出解读误区 回归语文本真——刍议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乱象”与“怪论”[J]. 杨新春.  语文教学之友. 2019(11)
[2]转知成慧:知识是何以育成核心素养的[J]. 郝福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9(05)
[3]文化回应性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引入及其本土化[J]. 马启龙.  甘肃高师学报. 2019(01)
[4]微教语文有大义——我的核心语文教学观[J]. 杨和平.  语文教学通讯. 2018(29)
[5]语文课堂的“无我”与“有我”——《咬文嚼字》听课反思[J]. 张丽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27)
[6]陈日亮的“棒喝”:“我即语文”[J]. 史绍典.  语文教学通讯. 2018(26)
[7]“我即语文”:回归物之本然和人的自身[J]. 陈日亮.  语文教学通讯. 2018(26)
[8]作者的意图投注与读者的文本解读[J]. 吴玉杰.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0)
[9]文化的本质及其分类[J]. 张宝元,王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24)
[10]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 郭元祥.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7(03)

博士论文
[1]课堂育人的文化品性研究[D]. 殷世东.西南大学 2016
[2]知识获得及其标准研究[D]. 伍远岳.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阅读的价值、危机与出路[D]. 卢锋.苏州大学 2013
[4]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反思与重构[D]. 陈铁成.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 慕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 阎亚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7]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 郭晓明.南京师范大学 2003
[8]知识与存在[D]. 贡华南.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面向批判性思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郭金钰.上海师范大学 2019
[2]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 周玉.鲁东大学 2018
[3]图式理论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赵雪琪.贵州师范大学 2017
[4]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研究[D]. 钱晶晶.苏州大学 2016
[5]让阅读教学向更深处漫溯[D]. 姜云云.辽宁师范大学 2016
[6]语用学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刘书香.扬州大学 2016
[7]人与课程知识的互动关系研究[D]. 杨白雪.贵州师范大学 2015
[8]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究[D]. 胡柳虹.广西师范大学 2014
[9]中学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研究[D]. 赵玉洁.宁波大学 2012
[10]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D]. 周冬梅.东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38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438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