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母语习得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童母语习得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知识 母语习得 儿童语言 启示 对外汉语
【摘要】:外语学习对很多成年人来讲是一项艰辛、乏味而又收效甚低的工作,以至于很多学习者最终丧失学习兴趣,放弃了学习。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儿童习得母语。从母语习得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儿童从早期的“电报语阶段”到母语习得的基本完成,完全是在一种无意识的、有趣的、积极的环境中渗透而获得的。其过程和方法非常值得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借鉴。因此儿童母语习得理论也一直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对一个4岁儿童语言的发展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和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描述了个案儿童言语知识发展的真实情况,对儿童母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以实际调查研究为依据,从习得目的、习得环境、习得方式、习得心理、习得偏误产生及处理方式等方面对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改进现阶段的成人外语教学模式,提高成人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概述。介绍选题缘由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 第二章,调查对象的语言发展情况及分析。对调查对象语料进行分析,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四个方面细致描述了个案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 第三章,调查对象语言偏误分析。对调查对象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现象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归类分析、总结。 第四章,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比较分析。从习得特点、习得环境、习得方式、习得心理、习得偏误产生及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及产生根源。 第五章,个案调查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在个案调查研究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个案儿童母语习得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及建议。 结语,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总体概括,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语言知识 母语习得 儿童语言 启示 对外汉语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13.2;H1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概述9-13
- 第一节 研究缘起9-10
- 第二节 国内外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综述10-13
- 第二章 调查对象语言发展情况及语料分析13-27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过程和方法13-14
- 第二节 调查对象实际语言发展情况介绍14
- 第三节 语料分析14-27
- 第三章 调查对象母语习得偏误分析27-33
- 第一节 语音偏误分析27-29
- 第二节 词汇偏误分析29-30
- 第三节 语法偏误分析30-32
- 第四节 语用偏误分析32-33
- 第四章 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比较33-39
- 第一节 习得特点的比较33-34
- 第二节 习得环境和目的的比较34-35
- 第三节 习得方式的比较35-37
- 第四节 对待习得偏误所采取策略的比较37-39
- 第五章 个案调查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39-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一46-60
- 附录二60-62
- 后记62-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达,傅满义;儿童语言中副词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张君;;简论对外汉语教学现状的要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5期
3 应兰茴;;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比较分析[J];高教与经济;2006年02期
4 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5 李宇明;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及顺序性[J];汉语学习;1994年05期
6 齐雅荻;;本是同根生,花开不一样——浅谈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区别[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7 祁文慧;;我国儿童语言研究的回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祁文慧;;国外儿童语言研究综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孔令达;;儿童语言中的述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10 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舟楫;一个四岁儿童语言知识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谈晶晶;一个九岁儿童的语言知识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荣辉;5-6岁儿童语言习得状况的考察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2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07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