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经典中的儿童观及其后世流变——从《易经》“蒙”卦说起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经典中的儿童观及其后世流变——从《易经》“蒙”卦说起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经典 儿童观 内在主动 向善转化 受教可塑
【摘要】:先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考和儿童观资源。无论是思想文化层面的书经、诸子,还是国家制度层面的典谟、训命,多类经典从多方面涉及到儿童的形象及其特征,集中体现在"童蒙"的内在主动性、向善转化性和"胄子"的受教可塑性。其中,对儿童主动内发、真纯本性的高扬,及其性习转化的重视,在后世流变中,有现实的变化亦有思想的坚守,对当代儿童研究仍具启发和矫治价值。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先秦经典 儿童观 内在主动 向善转化 受教可塑
【基金】: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项目“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品德与健康人格培育的社会责任研究”(项目编号:2014-B-00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DAA150207)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221;G610
【正文快照】: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忘初心”,才能正本清源,有方向、有策略地走出深水区。教育的“初心”在哪里?在“育人”,在“童蒙”。先贤造字之初,“教()”“育()”二字,都有一个“子()”在里面,都有儿童形象在其中。“育()”里的“子”头朝下,正在诞生,这个新生儿形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乐堂;关于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简略思考[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陈彪;;中国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年12期
3 李丽华;杨锋;;从西方儿童观演进看我国儿童文学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04期
4 冯丽军;儿童观:儿童文学的支点[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苏萍;;论顽童形象及其儿童观内涵的历史演变[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朱梅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儿童观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3期
7 徐德荣;江建利;;论美国儿童观的历史困窘与现代演进[J];译林(学术版);2012年04期
8 陈晖;;中国当代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J];文艺争鸣;2013年02期
9 赵熙娜;;论西方儿童观及儿童教育立场的演变[J];青春岁月;2013年19期
10 陈聪;;《申报》儿童副刊(1934~1941年):成人的儿童观探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法琦;;试论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儿童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杜成宪;;从儿童歌谣游戏和绘画透视中国传统儿童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智力》杂志社总编辑 李娟娟;西方儿童观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2 刘炎;我国传统儿童观的特征及其影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尹维祖;关键在于确立科学的儿童观[N];陕西日报;2011年
4 孙悦;《九月的冰河》中的儿童观[N];文学报;2014年
5 方雪;多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6 刘绪源;儿童观:一次哥白尼式的突破[N];文学报;2014年
7 绍兴市鲁迅小学教学集团 周一贯;今天 重读鲁迅的儿童观[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克俭;发现与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安;中西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教育维度中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许铠骊;儿童在儿童文学中的主体地位辨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娟;日本古代的儿童观[D];山东大学;2015年
4 胡术恒;儿童观及其对教育观的制约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卿;文化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儿童观及其现代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勤;祖辈家长儿童观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蓉晖;我的儿童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朝军;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文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春珍;儿童不是“小大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4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88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