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玩”作为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与儿童哲学之建构

发布时间:2020-10-13 03:17
   要真正把握什么是儿童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儿童,是儿童哲学的理论探索面临之第一问题。这就必须重新思考儿童与哲学之关系,对究竟是"儿童"的哲学还是"哲学"的儿童进行反思,也即是对李普曼和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对"玩"与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之关系的探析,确立以"玩"这一蕴含儿童本质需求的形态为中心,考察儿童哲学在哲学-教育学进路得以建立的可能性。进而就"玩"之内在逻辑与儿童的自我实现的深层关系,确证儿童哲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即儿童与"玩"的紧密关系,从而实现对流行的儿童哲学形态,以及传统的儿童教育理念的全面反思。
【文章目录】:
一、两种儿童哲学进路的反思
    1. 李普曼儿童哲学研究的理论缺陷
    2. 马修斯“儿童的哲学”之局限
二、“玩”与儿童的生活
    1.“玩”是儿童自我成长的途径
    2.“玩”之内在逻辑构成儿童生活之本真目的
    3.“玩”是儿童的哲学形态
三、“玩”是儿童哲学展开之可能性
    1. 契合儿童的生活是儿童哲学展开之基础
    2.“玩”是儿童哲学洞察儿童的根本途径
    3.“玩”是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之桥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欢;;儿童生活异化的内涵与表现[J];好家长;2019年96期

2 李旭;;每个儿童都来自过去——儿童生活世界内涵诠释之二[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9年11期

3 彭思思;覃小丹;;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J];长江丛刊;2018年23期

4 吴丽芳;;回归儿童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2017年Z3期

5 张雪媛;;主题课程中幼儿经验生长初探——以南京市S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帐篷节”为例[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6年12期

6 景新;;环境与成长[J];儿童与健康;1995年03期

7 杨启亮;为生活的教育和为教育的生活[J];幼儿教育;2003年05期

8 李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儿童生活共同体的现实际遇及重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9 袁宗金;是谁蒙住了儿童的眼睛——儿童生活世界的“蒙蔽”与“敞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李慧;儿童生活音乐化的尝试[J];广州教育;1992年Z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文化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银成;16-17世纪英格兰“儿童”成长经历管窥[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何双琦;大班幼儿“过生日”经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丽丽;幼儿教育对儿童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尚游;李普曼与马修斯儿童哲学教育思想的异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

6 石雪丽;让儿童学会哲学地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8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838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