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作为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与儿童哲学之建构
【文章目录】:
一、两种儿童哲学进路的反思
1. 李普曼儿童哲学研究的理论缺陷
2. 马修斯“儿童的哲学”之局限
二、“玩”与儿童的生活
1.“玩”是儿童自我成长的途径
2.“玩”之内在逻辑构成儿童生活之本真目的
3.“玩”是儿童的哲学形态
三、“玩”是儿童哲学展开之可能性
1. 契合儿童的生活是儿童哲学展开之基础
2.“玩”是儿童哲学洞察儿童的根本途径
3.“玩”是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之桥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欢;;儿童生活异化的内涵与表现[J];好家长;2019年96期
2 李旭;;每个儿童都来自过去——儿童生活世界内涵诠释之二[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9年11期
3 彭思思;覃小丹;;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J];长江丛刊;2018年23期
4 吴丽芳;;回归儿童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2017年Z3期
5 张雪媛;;主题课程中幼儿经验生长初探——以南京市S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帐篷节”为例[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6年12期
6 景新;;环境与成长[J];儿童与健康;1995年03期
7 杨启亮;为生活的教育和为教育的生活[J];幼儿教育;2003年05期
8 李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儿童生活共同体的现实际遇及重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9 袁宗金;是谁蒙住了儿童的眼睛——儿童生活世界的“蒙蔽”与“敞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李慧;儿童生活音乐化的尝试[J];广州教育;1992年Z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文化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银成;16-17世纪英格兰“儿童”成长经历管窥[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何双琦;大班幼儿“过生日”经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丽丽;幼儿教育对儿童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尚游;李普曼与马修斯儿童哲学教育思想的异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
6 石雪丽;让儿童学会哲学地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8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83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