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产业资本形成与劳动力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12 16:09
  近年来,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三个较为明显的现象,即资本形成迅速增长,但资本形成呈现区域性不均衡分布的特点;产业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集聚;以及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持续进行着转移。对此,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理论研究也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这就为理论进一步探索留下来巨大的空间。 就现有的产业资本形成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来说,依然可以看出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国外理论从研究方法和思维类型来说,仍然属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范式,所以仍具有过于严格的前提假设。这对基于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研究来说,恰恰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根源所在。 2.现有的资本形成理论虽然对资本形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和有益的思想,但其主要的研究视角尚不完善,提出的理论往往高屋建瓴却难免大而化之,缺乏对区域性因素影响的考察。 3.现有的劳动力转移理论对转移的影响因素、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而相关的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方面则较为薄弱,至于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待于进...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刘易斯的劳动力转移模型

图2-1刘易斯的劳动力转移模型

图2-1刘易斯的劳动力转移模型Fig.2-1Lewis’slabormigrationmodel引自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第285页2-1中,横轴OL代表劳动量,纵轴OD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和工资。


图2-2资本积累与就业Fig.2-2Capitalaccumulationandemployment引自孙晓军的博士学位论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第20页

图2-2资本积累与就业Fig.2-2Capitalaccumulationandemployment引自孙晓军的博士学位论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第20页

图2-2资本积累与就业Fig.2-2Capitalaccumulationandemployment引自孙晓军的博士学位论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第20页刘易斯模式存在许多缺陷,后来的发展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图3-1改革开放后我国资本形成、产业集聚与劳动力转移的方向示意图

图3-1改革开放后我国资本形成、产业集聚与劳动力转移的方向示意图

力却发生了城镇向农村的“逆向转移”,这说明改革开放前这三者的关系不得到解释;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形成逐渐向东部沿海地现明显的集聚形态,集聚的方向也是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的农村劳动力沿海地区转移,见图3-1所示,这说明改革开放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呈现


图7-1.1980~1995年中国产业集聚和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变动趋势

图7-1.1980~1995年中国产业集聚和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变动趋势

图7-1.1980~1995年中国产业集聚和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变动趋势Fig.7-1Industriesagglomerationandtheincomedisparitybetweeninshoreandinlandregion资料来源:....



本文编号:4058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4058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7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