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社会歧视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1 10:49
农民工在流入地定居关乎城镇化质量和市民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以及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我国进城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到2019年底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0.8%。这样庞大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城市必然会释放出更大的市场需求,通过提升农民工居留意愿和城镇化水平,有助于激发中国内需潜力,进而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韧性,为国内大循环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远低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并且农民工“流而不迁”的问题突出。已有研究表明,居民消费率低、城乡差距过大等城乡二元体制问题,归根结底是大规模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没有得到广泛重视。文章围绕“社会歧视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社会歧视、身份认同和居留意愿进行描述性统计。第二,使用Probit模型分析不同维度下社会歧视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并综合利用交互影响模型从代际、区域和城市规模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第三,分析社会歧视影响农民工居留意愿的作用机制,验证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第四,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来处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通过...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2153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技术路线图
1.3.3技术路线1.4创新点
图2-1社会歧视影响居留意愿的作用机制
图2-1显示了3者的逻辑关系,这也是本研究的逻辑框架。根据图2-1三因素间的因果关系,社会歧视的差异造成的心理落差,既可能先反馈到农民工的主观身份认同层面,然后再作用于居留意愿,也可能跳过这一过程直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社会歧视对居留意愿的影响中可能隐含“社会歧视→身份认同→居留....
图3-1人际互动歧视的空间分布
表3-2显示了不同地区及城市间农民工社会歧视的分布情况,其中东北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来说未受歧视的比例最高达到10.6%,且受到严重歧视的比例最低为13.08%,农民工受到的社会歧视相对缓和一些,这可能与东三省的流动人口结构有关,省内流动文化差异小,使得社会融合程度较好。东部和西部....
图3-2社会保障歧视的空间分布
总体来说人际互动歧视程度(没有歧视、一般歧视、严重歧视)符合正态分布,但达到严重歧视程度的占比很小,从图3-1中可以看出各区域和城市间人际互动歧视中严重歧视都不超过7%,且没有歧视的占比相对较高,大多在30%以上水平,整体呈现出极左偏分布的特征。表3-4和图3-2显示的是社会保障....
本文编号:4042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04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