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三苯胺基金属—有机配聚物的构筑及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26 23:43
  金属-有机配聚物作为新型的无机-有机杂化多孔材料,具有明确的框架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孔隙率,在气体小分子的吸附捕集、分离和转化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所需的大空腔、强吸附和光驱动催化等科学问题,本论文利用三苯胺分子的刚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活性和易于修饰等特性,通过引入极性基团、延长共轭体系或修饰不同配位基团合成了具有大尺寸、可见光吸收能力和多配位方式的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组装构筑了一系列具有大孔道、光功能性以及对二氧化碳具有强活化性能的多孔金属-有机配聚物,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转化的结合、芳杂环化合物的直接三氟甲基化和三氟甲基自由基辅助的二氧化碳还原。通过在三苯胺上引入酰胺基团增强金属-有机配聚物对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构建了具有(3,28)和(3,24)连接单元的金属-有机配聚物Zn-NTTA和Cu-NTTA。其中,Cu-NTTA展现出了高的CO2吸附量(115.6cm3·g-1)和高的CO2/N2选择性(30:1)。Zn-NTTA在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制备环碳酸酯的反应上表现出了高催化活性、快的动力学转化和强稳定性,直接催化火电厂废气模拟混...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Cu-BTC催化烯烃与Togni试剂和TBHP的过氧-三氟甲基化机理图和底物lo??在碗底形金属有机配聚物空腔中的高度区域选择性过氧?三氟甲基化的示意图??

图1.1?Cu-BTC催化烯烃与Togni试剂和TBHP的过氧-三氟甲基化机理图和底物lo??在碗底形金属有机配聚物空腔中的高度区域选择性过氧?三氟甲基化的示意图??

定的配体分子会参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而存在于金属-有机配聚物的结构中。当通过加热??或者抽真空的方式除去这些分子之后,在配位不饱和的金属中心上便产生一个配位空穴,??随后底物分子与金属中心离子配位将空穴占据而被活化进而反应得以进行(图1.2)。??此类金属节点在失去溶剂分子形成空穴之....


图1.3配聚物Cu3(BTC)2钯化合物功能化的示意图??Fig.?1.3?Functionalization?of?Cu3(BTC)2?with?palladium?complexes??

图1.3配聚物Cu3(BTC)2钯化合物功能化的示意图??Fig.?1.3?Functionalization?of?Cu3(BTC)2?with?palladium?complexes??

化实现了温和条件下C-C键的形成和分子内原位环加成的串联反应‘(图1.3)。该方法??利用配聚物的金属节点实现了对有机物小分子的固定和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负载,为多功??能金属-有机配聚物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截至目前,金属-有机??配聚物和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


图1.7?Pd(0)@UiO-68-AP?(2)的合成及其催化苯甲醇的氧化-克脑文格尔缩合反应??Fig.?1.7?Synthesis?of?Pd(0)@UiO-68-AP?and?catalyzed?benzyl?alcohol?oxidation-??

图1.7?Pd(0)@UiO-68-AP?(2)的合成及其催化苯甲醇的氧化-克脑文格尔缩合反应??Fig.?1.7?Synthesis?of?Pd(0)@UiO-68-AP?and?catalyzed?benzyl?alcohol?oxidation-??

反应得到含有螯合配位基团的配聚物,将其与钯离子配位得到Pd(II)@UiO-68-IP?(1)经??硼氢化钠还原制得包裹钯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Pd(0)@UiO-68-AP?(2)。实现了相对温??和条件下苯甲醇与丙二腈的氧化-克脑文格尔缩合的串联反应(图1.7)?[|02]。??....


图1.8Zn-BCIPs和Zn-PYIs的合成过程及光催化脂肪醛的烷基化反应Fig.1.8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thestructuresofZn-BCIPsandtheirdeprotectedformsZn-PYIs;Photocatalytica-alkylationof

图1.8Zn-BCIPs和Zn-PYIs的合成过程及光催化脂肪醛的烷基化反应Fig.1.8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thestructuresofZn-BCIPsandtheirdeprotectedformsZn-PYIs;Photocatalytica-alkylationof

?三苯胺基金属-有机配聚物的构筑及催化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工作者去努力开发新能源,或高效使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而在??化学学科,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及新反应的开发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热点。具体到金....



本文编号:4041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4041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