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5-双(三氟甲基)吡唑银配合物主客体性质的模拟油脱硫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26 23:02
燃油中含噻吩及其衍生物,它们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SOx,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工业上常采用加氢脱硫的方法进行燃油脱硫,但对芳香杂环含硫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不佳。我们基于超分子化学的理念,利用吡唑银配合物的π-酸性和芳香杂环含硫化合物的π-碱性,通过形成主客体化合物的形式,以达到脱硫的目的。在本论文中,我们选用3,5-双(三氟甲基)吡唑作为配体,运用绿色安全的方法与货币金属银合成了三核配合物。采用低温挥发法合成了 9个加合物,我们对这些加合物进行以下表征:核磁、红外、PXRD、热重分析,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本文中用到的配体及缩写为:3,5-双(三氟甲基)吡唑(pzH)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苯并噻吩(BT)2,5-二甲基噻吩(DMT)合成的配合物和加合物为:{[3,5-(CF3)2pz]Ag}3 Ag3pz3 Ag3pz3[PhCOOH]2 Ag3pz3·[Et3NH·NO3]2 Ag3pz3·DBT Ag3pz3·DMDBT Ag3pz3·BT Ag3pz3·DMT Ag3pz3·DMF Ag3pz3·(DMA)2 Ag3pz3·(DMSO...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1.3 燃油中含硫化合物导致的环境问题
1.4 石油脱硫的方法
1.4.1 加氢脱硫(HDS)
1.4.2 吸附脱硫(ADS)
1.4.3 萃取脱硫(EDS)
1.4.4 氧化脱硫(ODS)
1.4.5 生物脱硫(BDS)
1.5 3,5-双(三氟甲基)吡唑配体与银生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6 选题依据
第二章 Ag3pz3及主客体加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2.3 Ag3pz3及加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2.3.1 {[3,5-(CF3)2pz]Ag}3(Ag3pz3)的合成
2.3.2 Ag3pz3·[PhCOOH]2的合成
2.3.3 Ag3pz3·[Et3NH·NO3]2的合成
2.3.4 Ag3pz3·DBT的合成
2.3.5 Ag3pz3·DMDBT的合成
2.3.6 Ag3pz3·BT的合成
2.3.7 Ag3pz3·DMT的合成
2.3.8 Ag3pz3·DMF的合成
2.3.9 Ag3pz3·(DMA)2的合成
2.3.10 Ag3pz3·(DMSO)2的合成
2.4 Ag3pz3及加合物的红外
2.5 加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
2.6 Ag3pz3及加合物的热重
2.7 加合物的晶体结构
2.7.1 Ag3pz3·[PhCOOH]2的晶体结构
2.7.2 Ag3pz3·[Et3NH·NO3]2的晶体结构
2.7.3 Ag3pz3·DBT的晶体结构
2.7.4 Ag3pz3·DMDBT的晶体结构
2.7.5 Ag3pz3·BT的晶体结构
2.7.6 Ag3pz3·DMT的晶体结构
2.7.7 Ag3pz3·DMF的晶体结构
2.7.8 Ag3pz3·(DMA)2的晶体结构
2.7.9 Ag3pz3·(DMSO)2的晶体结构
2.8 结果与讨论
2.8.1 Ag3pz3及加合物的1H NMR、13C NMR位移分析和讨论
2.8.2 Ag3pz3及加合物的量化计算和讨论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g3pz3在模拟油中的脱硫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DBT和DMDBT模拟油的配制
3.3.2 脱硫方案的优化
3.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3.1 基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标准曲线
3.3.3.2 基于液相色谱分析仪的标准曲线
3.3.4 Ag3pz3脱硫效率的评价指标
3.3.4.1 沉淀率
3.3.4.2 脱硫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反应时间及Ag3pz3和噻吩类物质的配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3.4.1.1 反应时间的优化
3.4.1.2 Ag3pz3与噻吩类物质配比的优化
3.4.2 单一萃取剂与沉淀剂和萃取剂共同作用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3.4.3 Ag3pz3的回收
3.4.4 模拟油中萘与噻吩类物质的竞争测试
3.4.5 脱硫后模拟油中残余Ag+含量的确定
3.5 Ag3pz3的循环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41500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1.3 燃油中含硫化合物导致的环境问题
1.4 石油脱硫的方法
1.4.1 加氢脱硫(HDS)
1.4.2 吸附脱硫(ADS)
1.4.3 萃取脱硫(EDS)
1.4.4 氧化脱硫(ODS)
1.4.5 生物脱硫(BDS)
1.5 3,5-双(三氟甲基)吡唑配体与银生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6 选题依据
第二章 Ag3pz3及主客体加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2.3 Ag3pz3及加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2.3.1 {[3,5-(CF3)2pz]Ag}3(Ag3pz3)的合成
2.3.2 Ag3pz3·[PhCOOH]2的合成
2.3.3 Ag3pz3·[Et3NH·NO3]2的合成
2.3.4 Ag3pz3·DBT的合成
2.3.5 Ag3pz3·DMDBT的合成
2.3.6 Ag3pz3·BT的合成
2.3.7 Ag3pz3·DMT的合成
2.3.8 Ag3pz3·DMF的合成
2.3.9 Ag3pz3·(DMA)2的合成
2.3.10 Ag3pz3·(DMSO)2的合成
2.4 Ag3pz3及加合物的红外
2.5 加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
2.6 Ag3pz3及加合物的热重
2.7 加合物的晶体结构
2.7.1 Ag3pz3·[PhCOOH]2的晶体结构
2.7.2 Ag3pz3·[Et3NH·NO3]2的晶体结构
2.7.3 Ag3pz3·DBT的晶体结构
2.7.4 Ag3pz3·DMDBT的晶体结构
2.7.5 Ag3pz3·BT的晶体结构
2.7.6 Ag3pz3·DMT的晶体结构
2.7.7 Ag3pz3·DMF的晶体结构
2.7.8 Ag3pz3·(DMA)2的晶体结构
2.7.9 Ag3pz3·(DMSO)2的晶体结构
2.8 结果与讨论
2.8.1 Ag3pz3及加合物的1H NMR、13C NMR位移分析和讨论
2.8.2 Ag3pz3及加合物的量化计算和讨论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g3pz3在模拟油中的脱硫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DBT和DMDBT模拟油的配制
3.3.2 脱硫方案的优化
3.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3.1 基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标准曲线
3.3.3.2 基于液相色谱分析仪的标准曲线
3.3.4 Ag3pz3脱硫效率的评价指标
3.3.4.1 沉淀率
3.3.4.2 脱硫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反应时间及Ag3pz3和噻吩类物质的配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3.4.1.1 反应时间的优化
3.4.1.2 Ag3pz3与噻吩类物质配比的优化
3.4.2 单一萃取剂与沉淀剂和萃取剂共同作用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3.4.3 Ag3pz3的回收
3.4.4 模拟油中萘与噻吩类物质的竞争测试
3.4.5 脱硫后模拟油中残余Ag+含量的确定
3.5 Ag3pz3的循环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41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404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