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上工申贝为例
发布时间:2025-05-07 23:20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在持续、稳定、有序地深入推进当中,央企和部分地方国企都在积极推进改革,并且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本层面的混合。混改企业的行业也不再局限于国家某些市场竞争性强的行业,而是扩展到各行各业,甚至是一些关乎国家命脉的行业和战略新兴行业。根据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自国家开始实施混改以来,央企引入的社会资本总金额已经高达1.5万亿人民币,而地方国有企业引入的社会资本总额也在7000亿元以上。最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大、领域纵深推入,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例如,混改工作中如何保护民间资本权益,怎样才能在混改工作中保证国有资产的价值稳定并进一步谋求增值。为此,国企混改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混改模式。为了“让股引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为了获得浦科投资的海外并购资源及经验,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上工申贝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基于对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双方权益的保护以及对经营团队能力的认可,上工申贝在进行混改中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改变了...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无实际控制人的相关文献回顾
1.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的文献回顾
1.2.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的文献回顾
1.2.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的文献回顾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无实际控制人概念
2.1.2 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念
2.1.3 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概念
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架构模式
2.2.1 国有股东绝对控制的股权架构模式
2.2.2 国有股东相对控制的股权架构模式
2.2.3 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架构模式
2.2.4 国有股东参股或退出的股权架构模式
2.3 企业混改绩效评价方法
2.3.1 事件研究法
2.3.2 财务指标分析法
2.3.3 非财务指标分析法
2.4 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公司治理理论
2.4.3 超产权理论
2.4.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介绍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及制度背景
3.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整体现状
3.1.2 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
3.1.3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的制度背景
3.2 混改双方企业概况
3.2.1 上工申贝公司简介
3.2.2 浦科投资公司简介
3.3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与方案介绍
3.3.1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
3.3.2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4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4.1 上工申贝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4.1.1 “让股引援”,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效率
4.1.2 获取浦科投资的海外并购经验及资源
4.1.3 跳出传统行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4.1.4 监管政策的改变提供改革机遇
4.2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4.2.1 防止引进的投资人无话语权或话语权独大
4.2.2 防止国有资本对企业的控制权过大
4.2.3 提高经营团队的地位
5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5.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市场绩效分析
5.1.1 事件窗口期和估计期的选择
5.1.2 建立市场预期收益率模型
5.1.3 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
5.2 财务绩效分析
5.2.1 企业整体偿债能力下降
5.2.2 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疲软
5.2.3 企业整体营运能力减弱
5.2.4 企业整体发展能力波动较大
5.3 公司治理绩效分析
5.3.1 代理成本上升
5.3.2 董事会勤勉度未有明显提升
5.3.3 公司合规性风险增加
5.4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作用机制
5.4.1 稳定市场预期,传递良好市场信号
5.4.2 缺少有效实际控制人,高管努力程度不足
5.4.3 股权分散,股东缺乏驱动公司价值增长的激励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无实际控制人混改会使得股东缺乏治理动力
6.1.2 控制权制衡成为无实际控制人混改方式选择的重要动因
6.1.3 无实际控制人混改方式会导致代理成本增加
6.2 建议
6.2.1 国有企业分类混改要选择合适的混改方式
6.2.2 关注混改对象参与国企混改的动机
6.2.3 国企采用无实际控制人混改方式要更加关注资源整合难度
6.2.4 完善治理配套机制,降低决策效率低下的负面风险
6.2.5 引进数智化技术,提高股东治理意愿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3953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无实际控制人的相关文献回顾
1.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的文献回顾
1.2.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的文献回顾
1.2.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的文献回顾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无实际控制人概念
2.1.2 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念
2.1.3 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概念
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架构模式
2.2.1 国有股东绝对控制的股权架构模式
2.2.2 国有股东相对控制的股权架构模式
2.2.3 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架构模式
2.2.4 国有股东参股或退出的股权架构模式
2.3 企业混改绩效评价方法
2.3.1 事件研究法
2.3.2 财务指标分析法
2.3.3 非财务指标分析法
2.4 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公司治理理论
2.4.3 超产权理论
2.4.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介绍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及制度背景
3.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整体现状
3.1.2 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
3.1.3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的制度背景
3.2 混改双方企业概况
3.2.1 上工申贝公司简介
3.2.2 浦科投资公司简介
3.3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与方案介绍
3.3.1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
3.3.2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4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4.1 上工申贝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4.1.1 “让股引援”,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效率
4.1.2 获取浦科投资的海外并购经验及资源
4.1.3 跳出传统行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4.1.4 监管政策的改变提供改革机遇
4.2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4.2.1 防止引进的投资人无话语权或话语权独大
4.2.2 防止国有资本对企业的控制权过大
4.2.3 提高经营团队的地位
5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5.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市场绩效分析
5.1.1 事件窗口期和估计期的选择
5.1.2 建立市场预期收益率模型
5.1.3 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
5.2 财务绩效分析
5.2.1 企业整体偿债能力下降
5.2.2 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疲软
5.2.3 企业整体营运能力减弱
5.2.4 企业整体发展能力波动较大
5.3 公司治理绩效分析
5.3.1 代理成本上升
5.3.2 董事会勤勉度未有明显提升
5.3.3 公司合规性风险增加
5.4 上工申贝无实际控制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作用机制
5.4.1 稳定市场预期,传递良好市场信号
5.4.2 缺少有效实际控制人,高管努力程度不足
5.4.3 股权分散,股东缺乏驱动公司价值增长的激励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无实际控制人混改会使得股东缺乏治理动力
6.1.2 控制权制衡成为无实际控制人混改方式选择的重要动因
6.1.3 无实际控制人混改方式会导致代理成本增加
6.2 建议
6.2.1 国有企业分类混改要选择合适的混改方式
6.2.2 关注混改对象参与国企混改的动机
6.2.3 国企采用无实际控制人混改方式要更加关注资源整合难度
6.2.4 完善治理配套机制,降低决策效率低下的负面风险
6.2.5 引进数智化技术,提高股东治理意愿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3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404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