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本土化中国社会学的双重理论品格

发布时间:2025-03-19 00:12
  社会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过程中学科属性经历了哪些改变?本文力图勾勒出社会学理论品格发展的历史逻辑。社会学在中国经过了引入、发轫、成长、中断和重建的曲折历程。学科内蕴的理论品格也经历了从早期的实用性,到以调查方法为基础的实证性,再到实证与人文并举的双重属性这一辩证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面对本土社会内忧外患的深重形势,社会学被引入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发端与演化,同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密不可分。在当时,社会学肩负着保全民族国家、解决社会危机,进而寻求富国强民之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使命。在传统向现代的社会变迁背景下,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文化对峙中,早期社会学者选择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西方实证社会学。这一时期社会学表现为社会救治学的特点,形成实用性的理论品格。中国社会本有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社会学应有的人文主义精神被遮蔽了。 伴随实证社会学的深度传播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实证取向进一步强化,实用性品格转向了实证性。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特性的形成源自于对西方社会学的依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学的实证品格则主要受制于政治的型塑。二十世纪...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观的省察
    (一) 社会学观是社会学的元理论
    (二) 西方社会学内蕴的社会学观变革
    (三) 中国社会学实证主义社会学观的偏误
    (四) 实证主义与人文精神并举的中国社会学观
二、本土社会学理论品格形成的来源与特点
    (一) 社会学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
    (二) 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特质
    (三) 实证社会学的知识与权力
三、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实证倾向
    (一) 社会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二) 社会学研究的实证偏误
四、中国社会学的双重理论品格
    (一) 全球化背景下学科范式的整合
    (二) 中国社会学人文性的伸张
    (三) 中国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36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4036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