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微服务的软件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5-05-07 03:1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目前人社部门正致力于打造“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服务平台,提出办理业务“一网,一门,一次”完成的新需求,使用单体软件架构已无法满足上述需求。D公司是提供人社软件服务的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多个省份,管理参保人员3亿人。目前D公司软件系统架构更替迫在眉睫。微服务是细粒度的分布式软件架构,在应对系统需求变化、持续交付等方面有天然优势。但是在微服务架构下软件被拆分为大量体积较小的应用,如何维护大量关系复杂的微服务应用,是运维人员要应对的难题;如何将大量的微服务应用编排组合成为完整可靠的系统,是部署人员要应对的难题;如何在微服务架构下迅速开展工作,且保证代码质量,是开发人员要应对的难题。因此D公司急需一个平台对微服务架构下软件开发、部署、运维工作提供支持。本论文以D公司人社软件为背景,论述了面向微服务架构的软件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MOL 平台”(Micro-Service Oriented Software Lifecycle Management Platform)。“MOL平台”基于Spring Boot...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服务现状研究
        1.2.2 微服务框架对比
        1.2.3 微服务架构下实现DevOps现状研究
    1.3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目标
    2.3 系统需求综述
        2.3.1 系统需求分析
        2.3.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2.4 系统功能性需求
        2.4.1 准备阶段业务领域管理
        2.4.2 准备阶段用户与自定义序列管理
        2.4.3 开发阶段新增微服务应用
        2.4.4 开发阶段微服务接口开发
        2.4.5 开发阶段关系模式配置
        2.4.6 部署阶段微服务系统信息管理
        2.4.7 部署阶段微服务系统编排
        2.4.8 部署阶段微服务系统发布
        2.4.9 部署阶段微服务系统运行态配置
        2.4.10 运维阶段微服务系统运行
        2.4.11 运维阶段健康监测
        2.4.12 运维阶段微服务系统平滑升级
    2.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2.5.1 性能需求
        2.5.2 可复用性
        2.5.3 界面友好
        2.5.4 高可用性
第3章 系统概要设计
    3.1 设计目标和原则
    3.2 系统架构设计
        3.2.1 逻辑架构设计
        3.2.2 网络架构设计
        3.2.3 系统功能架构图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关键技术设计
        4.1.1 微服务架构设计
        4.1.2 依赖管理架构设计
        4.1.3 代码生成设计
        4.1.4 持续集成自动化部署技术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4.2.2 数据库逻辑设计
    4.3 关键模块设计
        4.3.1 业务领域管理
        4.3.2 自定义序列管理
        4.3.3 微服务应用开发
        4.3.4 微服务接口开发
        4.3.5 关系模式配置
        4.3.6 微服务系统编排
        4.3.7 微服务系统发布
        4.3.8 微服务系统运行态配置
        4.3.9 微服务系统健康检测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关键模块实现
        5.1.1 业务领域管理
        5.1.2 微服务应用开发
        5.1.3 微服务接口开发
        5.1.4 关系模式配置
        5.1.5 微服务系统编排
        5.1.6 微服务系统发布
        5.1.7 微服务系统运维
    5.2 系统测试
        5.2.1 功能测试
        5.2.2 压力测试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4043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4043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