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5-05-08 01:35
研究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导致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H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迅速增加,在90岁时甚至达到约10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显著影响。根据现在的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当LUTS难以治疗时,手术仍然是治疗BPH的标准和最有效的方法。几十年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单纯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分别被认为是治疗小于和大于80ml的前列腺的参考标准。然而,TURP有较多的并发症,如术中术后出血风险高、切割不完全等。而对于开放前列腺手术,这是治疗BPH的最具侵入性的方法,OP通常与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并发症有关,包括较长的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因此,各种微创外科技术应运而生,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综合运用TURP和OP的优势,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具有术中术后出血少、增生腺体切除完整、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术后能早期拔除尿管是术后快速恢复的重要过程,能否成功在48小时内拔除尿管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仍不明确。研究目的随着我国BPH患者的逐年增加,以及术后快速康复理念逐渐普及,术后早期能否...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前言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手术准备
1.2.3 观察指标
1.2.4 统计学分析
1.3 研究结果
1.3.1 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1.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预测模型的建立
2.1 前言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统计学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2.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
2.3.3 建立预测模型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4118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前言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手术准备
1.2.3 观察指标
1.2.4 统计学分析
1.3 研究结果
1.3.1 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1.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预测模型的建立
2.1 前言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统计学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2.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
2.3.3 建立预测模型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4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404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