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唐代辨伪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1 08:27
  中国的辨伪思想和辨伪活动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在辨伪学的发展历程中,唐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辨伪学家,辨伪成就也对后世辨伪学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整个唐代辨伪学的发展情况却没有得到系统的论述,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辨伪学家的成就,从而揭示唐代辨伪学在整个辨伪学史上的重要意义。论文分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并综述了学界有关唐代辨伪学的研究现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辨伪的产生及唐前辨伪学。分析伪书出现的原因及辨伪的产生,简要回顾唐代以前的辨伪学历史,为唐代辨伪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唐代前期辨伪学。通过考查唐代前期的时代风气和社会环境,分析辨伪学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发展的。唐代前期的辨伪学家主要有孔颖达、颜师古、王元感、刘知几、司马贞等,此外《隋书·经籍志》中有较多辨伪的成果。通过对他们著作的解读和分析,总结出他们的辨伪学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刘知几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他在《史通》中提出了著名的“疑古”“惑经”思想,正式揭开了唐代辨伪学的序幕。第三章、唐代后期辨伪学。通过梳理唐代后期学术思想和时代...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意义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辨伪的产生及唐前辨伪学
    第一节 辨伪的产生
        一、伪书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二、辨伪及辨伪学的出现
    第二节 唐前辨伪学
        一、先秦时期
        二、两汉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章 唐代前期辨伪学
    第一节 唐代前期辨伪学发展背景
    第二节 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的辨伪
    第三节 《隋书·经籍志》中的辨伪
        一、经部
        二、史部
        三、子部
    第四节 刘知几的辨伪成就
        一、疑古惑经辨伪
        二、辨伪原则和方法
    第五节 司马贞的辨伪成就
第三章 唐代后期辨伪学
    第一节 唐代后期辨伪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春秋学派对“春秋三传”的辨伪
        一、疑“三传”的作者
        二、疑“三传”的体例
        三、疑“三传”的制度
    第三节 韩愈的辨伪
        一、疑孔注
        二、疑《诗序》
    第四节 柳宗元对诸子及其它典籍的辨伪
        一、对诸子的系统辨伪
        二、对其它典籍的辨伪
    第五节 刘肃及其它辨伪学家的辨伪
        一、刘肃《大唐新语》中的辨伪
        二、其它辨伪学家的辨伪
第四章 唐代辨伪学的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唐代辨伪学的特点
    第二节 思想影响和方法影响
        一、思想影响
        二、方法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41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4041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8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