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学术著作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探究 ——以《女性歧视为何至今残存》(节选)为例

发布时间:2025-03-30 02:01
  自翻译活动开始以来,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始终被视为重要问题。本翻译实践文本节选自学术研究类著作——《女性歧视为何至今残存》。长期以来,对此类文本的翻译主要体现在语言及表达层面的“忠实”转换,认为译文只需要忠实于原文内容,译者无需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所谓忠实原文并非仅局限于表达形式及表现文字上,其实质更在于充分表达原文思想。因此笔者认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只有在翻译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达到翻译的目的。阐释学派代表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原理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指导理论,该理论中心为“理解即翻译”,其“四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翻译实践报告由六部分构成,其中第五部分“乔治·斯坦纳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为全文重点,该部分以翻译“四步骤”原理为指导,结合翻译策略,对文本进行翻译与分析,旨在探究译者主体性对学术专著等理论性较强型文本的适用性。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要旨
一、引言
二、翻译背景与目的
    (一)翻译背景
    (二)翻译目的
三、翻译文本简介
    (一)安川寿之辅生平简介
    (二)《女性差别为何至今残存》内容简介
    (三)文本翻译重点与难点
四、乔治.斯坦纳阐释学派理论概述
    (一)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及发展
    (二)乔治.斯坦纳翻译理论及译者主体性
五、乔治.斯坦纳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译者的信赖
    (二)译者主体性——侵入
        1.原文抵抗与语言障碍
        2.视域差别
    (三)创造性叛逆——吸收
        1.词汇层面吸收
        2.长难句吸收
    (四)重建平衡——补偿
        1.显性补偿
        2.隐性补偿
六、翻译总结
    (一)收获与心得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本文编号:4038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038007.html

上一篇:关于主体状态变化使役句的反身用法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1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