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话语标记“Geunyang”的语用功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贵花;;旨在提高韩国语交际能力的话语标记“■”教学研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04期
2 李香花;;浅谈韩国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刘英明;;韩国语“???(?)”的话语标记功能考察[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7年02期
4 邹爱芳;;韩国语复数标志“■”的研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04期
5 朴锦珠;;新形势下韩国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01期
6 金京善;;论中国的朝鲜语/韩国语教育[J];亚非研究;2015年02期
7 ;基础韩国语(1)(2)(3)(4)—高级韩国语(1)(2)[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04期
8 ;美丽的韩国语初级(1)(2)(3)—美丽的韩国语练习册·初级(1)(2)(3)[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04期
9 朴青梅;;探索韩国语写作教学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20期
10 ;基础韩国语(1)(2)(3)(4)—高级韩国语(1)(2)[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晶;;《基础韩国语》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A];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理事工作会论文集(下册)[C];2016年
2 茹意;;韩汉语序对比[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3 金龙;;韩日主语和宾语的语序对应关系[A];韩国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4 殷治纲;;话语标记的语用、心理和交际功能的交互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7)论文集[C];2017年
5 万莉;;自主阅读对韩国语精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A];外语科研文论[C];2017年
6 周明强;;坦言性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A];第八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立群;;关于高校韩语教学的创新研究[A];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2014年
8 曹佳鸿;;位于句首的“怎么”的语用分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A];2018年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一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9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仲哲明;;语用所而立之庆[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Ⅲ[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法权;懂专业会韩国语人才受企业欢迎[N];延边日报;2007年
2 卜小平;西安首次举办韩国语导游培训班[N];中国旅游报;2003年
3 ;汉语与韩国语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4 记者 王超;大学生韩国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在长举行[N];吉林日报;2008年
5 张翠侠;语言学习用书韩流潮起[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张春发;语言+技能+严格管理=金蓝领的基石[N];消费日报;2007年
7 商报记者 李雅宁邋王东 刘海颖;看展1+1[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陈洁;小语种图书靠微博赚来大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9 文冀;宣传活动提升韩语图书品牌影响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张海玲;浅谈话语标记“可不是”(上)[N];语言文字周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翡翠;韩汉敬语形式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南成玉;韩国语和英语的时、体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3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朴雪娇;韩国语穿戴类动词的语义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5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迪;韩国语汉字词与汉语对应词汇的意义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卢星华;韩国语准口语形态学研究与韩国语教育[D];延边大学;2011年
8 韩太花;韩国语句子成分研究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13年
9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全今淑;韩中语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志佳;韩国语话语标记“Geunyang”的语用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窦成爱;韩国语话语标记“(?)”和“(?)”的比较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表现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3 黄松;韩国语“(?)”和汉语“能”的情态表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4 王振凤;韩国语拟态词的特性以及与汉语的对应[D];延边大学;2007年
5 朴雪梅;汉族学生的韩国语单元音发音推移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6 蒋雯露;《初级韩国语》教材中对话文的合作结构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7 矫红红;韩国语引用句与汉语引用句的对比[D];延边大学;2007年
8 付瑞萱;新闻中社论·评论作为韩国语阅读书面材料的可行性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徐丹;韩国语程度副词“(?)”在汉语中的对应[D];延边大学;2011年
10 崔志华;韩国语双宾语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5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67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