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杜诗谚解》的文体特征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2:48
   本文通过对《杜诗谚解》文体特征的分析,考察当时使用的朝鲜语修辞手法的同时了解朝鲜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使用状况,而且与杜诗原文比较起来探究《杜诗谚解》的文体特征。《杜诗谚解》是把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翻译成朝鲜语,原题目是《分类杜工部诗》,它是把杜诗1467篇按照52种主题分类之后注释并谚解的。谚解杜诗的书当中《杜诗谚解》初刊本和重刊本是其代表,初刊本是1481年柳允谦注释曹伟和义砧翻译的,共25本,重刊本是1632年用木版本刊行的,但它不是初刊本的简单的复制。 《杜诗谚解》虽然是500年前最初的谚解书,但词汇丰富,格调和谐,朗读起来很上口,这些都是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结果,在这一点上考察《杜诗谚解》文体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统计,对比的方法和解析法来阐明《杜诗谚解》的文体特征。 在语音方面反复使用响辅音和元音来造成韵律,并且反复使用同样的音节来压韵,在词汇方面使用次数最多的是比喻和夸张,一首诗当中同时使用明喻,暗喻,借喻,而且连续列举喻体使整个比喻显得更生动。夸张把事物夸成比原来更好,更大,更强。在句法方面使用最多的是对偶和对照,而且大部分诗以感叹词尾结束。语法方面词尾反复较多,其次是词尾省略法,反复使用最多的是定语语尾,省略的主要是主格助词和宾格助词。跟杜诗原文比较起来,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加译法,减译法,转义译法使意思更精确,更细致,助于读者的理解。虽然杜诗运用严密的对偶,压韵,平仄,但《杜诗谚解》因为是逐字翻译杜诗的,所以有的行长有的行短,长短不均衡,没有顾到格律。 虽然这样,但是《杜诗谚解》在当时谚解书当中还是一部杰作。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H5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和晖;;杜甫“诗圣”论(下)[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2 梁蕊;;浅析杜诗中的浪漫主义精神[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张佳;;杜诗仇注表微(上)[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4 于丽艳;;论杜诗语言的俗俚色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杨海云;;坎坷人生路 悠悠爱国情——浅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结[J];甘肃教育;2011年15期

6 莫砺锋;;关于《哀江头》的歧解[J];文史知识;2011年08期

7 杨经华;;文化过滤与经典变异——论宇文所安对杜诗的解读与误读[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8 韩立平;;杜甫“卖药都市”辨[J];文学遗产;2011年05期

9 周睿;舒坦;;再谈杜甫“预测诗”[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10 李娅;;杜甫《南邻》诗的“野航”、“野艇”辨[J];江汉论坛;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霜琴;杜甫两川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3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徐美秋;纪昀评点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红丽;宋人唐诗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宪丽;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唐代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赵永源;遗山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绍文;杜诗动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然;翁方纲诗论及其学术源流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兰花;《杜诗谚解》的文体特征分析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2 万德凯;杜诗中的民俗文化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王金桃;杜诗青系颜色词(语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景会;杜甫诗歌中的日常生活物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玲;杜甫诗歌中的语典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叶治;杜甫诗歌叙事视角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郭皓政;论徐渭对杜诗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曾晓云;杜甫寓蜀时期几个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龙飞;清末诗人郑珍对杜诗的继承和发扬[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丽娜;杜诗的唐末接受[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6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36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