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政治文献翻译的操控因素
发布时间:2020-10-26 08:00
在全球化急速发展的今天,政治文献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现状及其政策的窗口。因此,政治文献翻译也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传统的翻译研究将研究范围局限在语言内部,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转向的概念的出现,翻译研究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1992年勒弗维尔相继发表了《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翻译、改写与文学名声的操控》和《翻译文学》三本书,奠定了操纵学派的基础。以操纵学派为代表的西方翻译研究视翻译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行为,其代表人物勒弗维尔指出所有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的操纵。 目前,我国对政治文献汉译西的研究非常有限,且大多局限在语言转换的层面。本文以勒弗维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为例,探究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译者以及文化等因素如何操控翻译的产生。 操控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利用该理论适用于政治文献翻译的方面,分析了影响政治文献汉译西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因素。同时也进一步探究了操控理论不包含的译者因素及文化因素。 本文有四个章节。 第一章是阐述翻译理论。主要介绍了勒弗维尔操控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另外两个影响翻译的因素—译者和文化。 第二章介绍政治文献翻译的定义和特点并对本文所研究的几篇政治文件进行了综述,是后文分析研究的背景知识。 第三章论文的主体部分。分析了上述五个因素对政治文献汉译西的操控。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翻译文本的选择、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以及翻译策略。诗学影响翻译的整体风格。赞助人控制译者的挑选、翻译的组织以及译文的出版。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翻译中语言的选择。译者本身对政治文献翻译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都需要通过操控译者来操控整个翻译。 第四章概括了全文的重点,指出了论文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政治文献汉译西操控因素的探究,本文对政治文献的翻译如何产生进行了深度的分析,拓展了当前我国政治文献汉译西的研究范畴。同时,本文也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了勒弗维尔的操控理论。首先,勒弗维尔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比较文学,本文证实了其对于政治文献翻译的适用性。其次,该理论主要关注操控因素对翻译的消极影响,且以目标语境为根本研究对象。本文则主要致力于研究原语语境中的操控因素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也不能片面地看作为消极的或积极的。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H3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6734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H3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过家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翻译中的政治考虑[J];上海翻译;2005年02期
2 贾卉;;意识形态与美国《新闻周刊》涉华词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8年02期
3 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4 孙艺风;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5 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6 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856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5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