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趋向补语“起来”与泰语中的相关表述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21:05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汉语趋向补语“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不管是表示趋向意义、结果意义或者状态意义的“起来”,与其对应的泰语表达形式都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种情况引起我们的注意,“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与它相对应的词语有哪一些?各类意义的“起来”和与其相对应的泰语词语之间的对应有没有条件?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计划从语义出发对“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 本研究以刘月华(1998)《趋向补语通释》中对趋向补语“起来”的语义分类和可以与其搭配的动词的分类方法为依据,从语义入手,对我们所选中的语料进行分类,将“起来”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四类,即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和特殊意义;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在各类意义中的动词再进行分类,最后通过翻译逐一对各类动词与“起来”结合后在泰语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与讨论。 本论文首先对前人对“起来”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对四类意义的“起来”与各类动词结合后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找出与各类意义的“起来”对应的泰语表达形式到底有哪一些,以及其对应条件。然后对汉语动趋式在泰语中的表现进行描写,从语序和结构形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汉语动趋式和其在泰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异同。 我们发现“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颇为复杂,与其对应的泰语表达形式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主要是受动词和语境的影响,“起来”与各类动词结合后,与其对应的泰语表达形式在不同的动词类型中都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示特殊意义的“起来”所表示的“说明、评论”、“假设”的语义关系,很多句子在泰语中可以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但不同的句子所可以使用的表达形式的数量并不同,哪一句可以使用多少表达形式完全是由语境决定的。在形式方面,汉泰动趋式在语序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宾语的位置;在结构形式上,由于汉泰语言对某种动作行为的表达方式不同,使汉语动趋式在泰语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形式不是动趋式。
【学位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H146;H4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零 引言
    0.1 选题缘起
    0.2 前人相关研究概述
        0.2.1 关于“起来”的研究
        0.2.2 关于泰语
        0.2.3 泰语语法概述
    0.3 研究目的
    0.4 研究方法
一 语义比较
    1.1 表示趋向意义的“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
        1.1.1 表示躯体、物体自身运动的动词
        1.1.2 表示肢体动作动词
        1.1.3 表示可使物体位置移动的动作行为动词
        1.1.4 在否定形式中表示趋向意义的“起来”与泰语词语的对应情况
        1.1.5 趋向意义小结
    1.2 表示结果意义的“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
        1.2.1 表示结合以及固定动词
            1.2.1.1 “想、记”等思维动词
            1.2.1.2 “连接、聚合”意义动词
            1.2.1.3 “捆绑、封闭”意义动词
            1.2.1.4 “收存、隐蔽(使看不见)”意义动词
            1.2.1.5 “建造、承担”意义动词
            1.2.1.6 “关押、逮捕(使失去自由)意义动词
            1.2.1.7 “燃烧、引惹”意义动词
            1.2.1.8 表示由不止一个人或一方参与的动作动词
            1.2.1.9 “陈列、修饰”意义动词
            1.2.1.10 其他动词
        1.2.2 表示突出、隆起动词
        1.2.3 结果意义小结
    1.3 表示状态意义的“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
        1.3.1 “动词+起来”
            1.3.1.1 人或动物的喊、叫、哭、笑等动作动词
            1.3.1.2 表示与语言有关的动作动词,一般也是有声音的
            1.3.1.3 人体活动动词
            1.3.1.4 表示由不止一个动作完成的动作行为的动词
            1.3.1.5 表示思维、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形容词
            1.3.1.6 其他动词
            1.3.1.7 表示状态意义的“起来”在否定形式中与泰语词语的对应情况
        1.3.2 “形容词+起来”
            1.3.2.1 “正向形容词+起来”
            1.3.2.2 “负向形容词+起来”
            1.3.2.3 与形容词结合的“起来”在否定形式中与泰语词语的对应情况
        1.3.3 状态意义小结
    1.4 表示特殊意义的“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
        1.4.1 表示评论、说明
        1.4.2 表示假设
        1.4.3 表示估计、推断
        1.4.4 特殊意义小结
二 形式的比较
    2.1 “V(A)+趋”
    2.2 “V+O+趋”
    2.3 “V+趋+O+趋”
    2.4 “把/被+O+V+趋”
    2.5 “V(A)+不+趋”
    2.6 “不/没(有)+V(A)+趋”
    2.7 形式的比较小结
三 结论及余论
    3.1 结论
    3.2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丽华;日本学生趋向补语“起来”的习得研究及教学建议[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0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70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