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认知视域下隐喻加工性别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10-21 14:39

  本文关键词:认知视域下隐喻加工性别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性别差异 隐喻加工 认知语言学 社会维度 神经维度


【摘要】:文章以认知语言学近年来内部出现的社会和神经两大转向为基本理论框架,对隐喻加工中出现的性别差异进行阐释。从社会认知角度描写了隐喻使用和加工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并采取神经科学中的最新实证成果对差异产生的生理基础和神经机制进行了解释。证据表明,男女性在社会认知、大脑结构和神经基础方面均有不同,由此造成了二者在隐喻加工中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实验范式、分析方法和考察视角中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研究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关键词】性别差异 隐喻加工 认知语言学 社会维度 神经维度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LakoffJohnson[1]通过概念隐喻理论能量的裂变,牵动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狂飙突进,隐喻也高速发展成为研究思维方式的显学。但传统理论建构的裂罅与缺陷,促使研究者开始对其进行新的质疑与辨析。社会和神经维度是隐喻研究近年来内部出现的两大重要转向。前者的兴起是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施栋琴;;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7年05期

2 刘霞敏;;从“Three Ds”看英语中的性别歧视[J];外国语文;2011年06期

3 江桂英;李恒;;概念隐喻研究在神经科学中的新进展——以心理现实性问题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桂英;李恒;;划拳中言语和手势隐喻认知研究——基于对川渝和福建客家地区的调查[J];东南学术;2012年03期

2 陈伊凡;;从性别角度初探台湾与大陆的网络用语之差异[J];才智;2013年08期

3 刘伟萍;;社会语言学下语言与性别的差异研究——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2期

4 刘晶媛;朱跃;;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隐喻能力的性别差异实证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郑青;;两性文化差异在交际中的体现及其成因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朱玉民;;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J];焦作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毛京京;蔡宁;陈谦倩;孙晶;马越;;性别差异在俄汉语音中的体现[J];考试周刊;2010年24期

8 骆巧丽;;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J];考试周刊;2010年57期

9 朱艳;;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与共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23期

10 邱志华;许荣花;;跨性别交际中的性别文化与交际失误语用探析[J];科技广场;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祥云;离婚诉讼话语中权力和亲密关系的性别解读[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李玲;静息态下汉字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化妆品广告语言特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杨杰;探析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雷;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道歉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林云;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春艳;《小狐狸》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晓月;幼儿园男教师教学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陈海燕;大学校园生活中汉英语码转换动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何春梅;从女性主义翻译角度看《简·爱》的四个中译本[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凤娟;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孙晶;论俄汉语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耘;北京话语音里的性别差异[J];汉语学习;1986年06期

2 冯江鸿;英汉赞扬及其应答的性别语用比较[J];外语研究;2003年02期

3 刘正光;莱柯夫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4 魏耀章;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丁凤;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姚岚;李元江;;解构Lakoff的隐喻理论——对概念隐喻的否定[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权立宏;汉语中男女在称赞语和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差异分析[J];现代外语;2004年01期

8 潘小燕;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胡明扬;北京话“女国音”调查(1987)[J];语文建设;1988年01期

10 张倩;年轻人日常会话中插话现象的性别差异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江霞;张景斌;周珍;;中学生心理折叠能力的发展性及其与智力的相关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2 马海兰;;试论语言与性别的关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许菊;;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其社会心理根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贺玉勋;石,

本文编号:1073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73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