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分期研究中的史料观
本文关键词:汉语史分期研究中的史料观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史分期 汉语史研究 分期研究 近代汉语 祖堂集 史料观 发展脉络 语言文字 机遇与挑战 中国古代历史
【摘要】:正语言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映像。伴随着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语言文字本身相关的问题会浮现出来,要求汉语史工作者给予解答,这无疑给汉语史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纵观近百年来的汉语史研究,前人时贤或专注于宏观的理论建设,或埋头于微观的字词考证,均在不同角度为汉语的发展脉络给出了极富价值的阐述。然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汉语史研究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语史的分期。据不完全统计,汉语史学者对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汉语史分期 汉语史研究 分期研究 近代汉语 祖堂集 史料观 发展脉络 语言文字 机遇与挑战 中国古代历史
【分类号】:H1
【正文快照】: 语言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映像。伴随着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语言文字本身相关的问题会浮现出来,要求汉语史工作者给予解答,这无疑给汉语史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纵观近百年来的汉语史研究,前人时贤或专注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亚南;苏恩希;;试论《你呢贵姓(学清)》的语料价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无未;邸宏香;;汉语史研究基本理论范畴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首届汉语史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中国语文;1997年06期
4 李俊征;汉语史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应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5 钟欣;;新世纪汉语史发展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6 楼笑笑;;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三先生纪念会暨汉语史、敦煌学国际会议综述[J];国际学术动态;2003年01期
7 王建军;;语言科技新思维与汉语史研究的现代化[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9 曹广顺;;《祖堂集》中与语气助词“呢”有关的几个助词[J];语言研究;1986年02期
10 颜丽;;鉴宝之法眼,取材之郢斤——汉语史语料学的开创之作《汉语史语料学》[J];汉字文化;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启辉;;浅析近代汉语副词“都”的源流内容[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副词[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刘敬林;;加强词义研究薄弱处工作全面提升语文词典释义质量[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冯蒸;;满文标音《正音切韵指掌》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7 林文金;;莆仙方言的选择问句[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You-Min Lin;Lily-Iwen Su;;Epistemicity, Politeness, and Hypotheticality: A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 Conditional Use of Guoran[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燕;五十年心血结晶的汉语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刁晏斌;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林波;第九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陈榴;市井画卷古语遗响[N];光明日报;2007年
5 汪维辉;古人如何“吃饭”[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6 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新世纪汉语史发展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谢颖;共同与多样,并行不悖[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张骅;继往开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叶宝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赵志研;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为政;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朱明来;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温振兴;《祖堂集》助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绝对程度副词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D];河南大学;2004年
2 李海云;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郝耀伟;《二刻拍案惊奇》代词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尚虹;《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助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王华;《水浒传》助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孙怀芳;《金瓶梅》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鲍滢;近代汉语词缀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郭杰;《祖堂集》时间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晓燕;唐五代至宋代的祈使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笠原理惠子;《红楼梦》疑问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4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