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态哲学及其实践价值
本文关键词:语言生态哲学及其实践价值
【摘要】:语言生态哲学积淀深厚,理论内涵丰富,在国内外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属于语言学和生态学交叉新学科。由于协同机制匮乏及其实践价值未能得到相应重视,研究者易陷入两难困境,因此,对语言生态哲学进行研究时,有必要对其产生的背景及理论来源,理论内涵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关系,与西方哲学的关系,对我国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加以研究,本文试图对其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以此获得一个与学界交流的平台。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语言生态哲学 语言和谐 实践价值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以人为本实现路径的利益机制协同创新研究”(编号:13BKS02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2
【正文快照】: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豪根教授率先提出语言生态的概念。他的《语言生态》一文发表于《斯坦福大学学报》,从此语言生态概念进入学界视野。其语言生态隐喻最为瞩目:即把语言生态与生物生态类比的哲学向度,以及聚焦语言生态社会问题等同于生物生态现实问题的研究新范式,从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邵华;;当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语言哲学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2 艾尔文·菲尔,范俊军,宫齐;当代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4 朱长河;;语言与认知的互动:语言系统生态批评的理论基础[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刘勃;索绪尔及其现代语言学思想试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胡俐;黄春华;;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6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王曰珠;汉英谚语中共存的女性歧视现象及其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8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4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10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3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项超婕;浅谈在CBI理念下完善中国双语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比较[J];福建外语;2002年03期
2 孙宁宁;实践哲学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凤莲;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当代意义[J];晋阳学刊;2002年04期
4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5 孙伟平;哲学转向与哲学范畴的变迁[J];求索;2004年01期
6 胡壮麟;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兼评Goatly协和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7 黄颂杰;本体论在现当代:解构与重建[J];学术月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素巧;林涛;;试论王月圣作品的语用学维度[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年02期
2 税昌锡;;语义指向分析纵横谈[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3 陈会兵;;汉语特殊读音研究的一些基本结论——汉语特殊读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顾平;;浅析语言伤害的类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5 蒋颖;赵燕珍;常俊之;邱月;;论语言接触与语言和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瑛;;浅谈双语教育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以乌鲁木齐地区社会交往语言调查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王树建;;和谐社会中语言和谐之我见[J];语文学刊;2009年14期
8 冯广艺;;影响语言和谐的几个重要因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冯广艺;;关于语言和谐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赵江民;;新疆民汉语言的竞争、互补与和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洋;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安超;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向罗群;论修辞学的社会实践[D];广西大学;2007年
4 司马洁;言语沟通民族志(EOC)在译员短期译前准备及口译教学中的应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胡世文;黄侃手批《尔雅义疏》“音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海英;试论鲁迅作品蒙古语译介及其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张日培;国家整合中的语言规范:理由、限度与革新[D];复旦大学;2010年
8 芦亚楠;语言和谐理论视角下的《老子》修辞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4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