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试论“何必呢”的标记化——兼论非句法结构“何必”的词汇化

发布时间:2017-11-01 01:32

  本文关键词:试论“何必呢”的标记化——兼论非句法结构“何必”的词汇化


  更多相关文章: 何必(呢) 词汇化 标记化 语用功能


【摘要】:表评注功能的语气副词"何必"由疑问词"何"与情态动词"必"构成的非句法结构发展而来。非句法结构"何必"常出现在反问语境中,由于语境吸收,表示"不必"之义,逐渐演变为一个语气副词。成词后的"何必"与其后"呢"连用形成话语标记"何必呢",语用强调是"何必呢"标记化的主要动因,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是"何必呢"标记化的主要机制。话语标记"何必呢"在言语交际中具有语篇组织、隐性否定和人际互动等语用功能。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
【关键词】何必(呢) 词汇化 标记化 语用功能
【基金】: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号:EGD13XQD12)部分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何必”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副词。《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263)将“何必”解释为“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必”,词性定为副词。肖奚强(2003)、史金生(2003)等进一步将“何必”看成语气副词。张谊生(2000:21)为了突出“何必”的评注性功能,将其定性为评注性副词。“何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2 李广瑜;;跨层结构“恨不得”的词汇化及其他[J];古汉语研究;2010年01期

3 罗耀华;孙敏;;“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4 于国栋,吴亚欣;话语标记语的顺应性解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6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7 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年01期

8 肖奚强;非典型模态副词句法语义分析[J];语言研究;2003年04期

9 孔庆成;否定修辞作用的语用机制[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孟晓慧;;“非常”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权循莲;田德蓓;;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臧永红;;矛盾修饰法基于常规关系的语用推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徐明星;;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荣娜;话语标记语的幽默效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泓;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楚群;“因为”和“由于”差异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朱铭;关联推理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4 万莹;;析介词“对”、“对着”[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刘利;;“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盛丽春;“巴不得”和“恨不得”[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徐时仪;;词组义与词典释义考探[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8 李小军;;跨层结构的词汇化与词典的收词及释义[J];辞书研究;2008年06期

9 刘翠;;试论汉语截割词[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2期

10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新雨;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丁婵婵;反诘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柏灵;表转折“X是”副连兼类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甜;“可是”“但是”“只是”的词汇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王美华;跨层结构词汇化及其例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海良;;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宋伟云;;“看起来”的功能语义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3 董秀芳;;来源于完整小句的话语标记“我告诉你”[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4 谢雨珂;谢因平;;“毕竟”作为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的功能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5 陈秀清;张凯;;“可不是”的词汇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7 王建丽;;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3期

8 王建丽;;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杨迎春;;试论话语标记“这不”[J];学术交流;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刘菲露;;“总之”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周建民;用和谐语言打造和谐广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3 殷治纲;语音语料库的建设和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敏娜;基于蒙古语影视剧语料库的话语标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5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e鴈,

本文编号:1124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4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0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