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蒙见面用语和告别用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8 18:34
本文关键词:汉蒙见面用语和告别用语对比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越来越广泛,吸引了各国学生来中国留学。汉语成为很多国家年轻人热衷学习的语言,在蒙古国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蒙古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经济和文化。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蒙语和汉语在语言习惯、内容、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以问候语为着眼点,研究见面用语、告别用语在蒙语和汉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汉语和蒙语的对比分析,研究具有民族特色的问候习俗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它们并且掌握它们的异同,帮助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和熟练地使用问候语(见面用语和告别用语)。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首先采用查阅文献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确定了问候语的定义、功能及分类。其次,对于见面用语和告别用语的家常语体、社交语体、典雅语体做了蒙汉语的对比。从中发现,蒙语和汉语问候语的习惯和问候内容有一些差异,常常导致蒙古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正确使用问候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蒙语和汉语的差别,源于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问候语也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和对生命及大自然的认知。通过比对和分析,可以增进蒙族和汉族人民在文化上的相互理解,促进蒙汉文化交流,帮助在华的蒙古留学生深刻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更好地融入东道国的社交群体,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会。深刻理解中国文化,会促进汉语学习更加顺利,提高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问候语的详尽分析,,正是跨文化沟通的起点,可以为留学生灵活运用汉语打下夯实的基础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H2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娜;告别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桔元;;英汉问候语的文化语用阐释[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曲卫国,陈流芳;汉语招呼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吕晓凤;;近四十年国内外问候语研究综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侯晓舟;;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袁蕾;当代问候语变迁的心理基础透视[J];开封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吴忠权;英汉问候语及告别语浅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8 陈秋娜;汉语寒暄语的语用阐释[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胡明扬;;问候语的文化心理背景[J];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02期
10 陈晓燕;当代社会招呼语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1234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3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