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英汉比较看汉语的名物化结构

发布时间:2017-11-29 00:04

  本文关键词:从英汉比较看汉语的名物化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名物化 领属名物化 句法名物化 “的”字结构


【摘要】:"春天的到来"代表了一类特殊的汉语"的"字结构,给语言分析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证明这类结构由相应结构在句法层面发生名物化得来。通过与英语领属形式名物化结构(possessive gerund)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证明汉语领属名物化结构和英语-ing形式的领属名物化结构具有平行的生成方式,也存在VP名物化和V名物化的层次区分。本文的分析解决了以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可以解释领属名物化结构的种种句法、语义特征,帮助更好地厘清几种形式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句法结构,包括词汇层名物化(名词化)和句法层名物化(狭义的名物化)的界限。本文的分析还完善了普遍语法视野下的名物化、名词短语研究。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基金】:陆烁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名词本体研究和名词组的语义结构模型”(13YJC740063) 潘海华主持的香港政府RGC资助的GRF基础研究项目“Prominence and Differ-ential Grammatical Marking in the Encoding of Syntactic Categories-A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CityU 1465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314;H146
【正文快照】: 0.引言汉语有一类特殊的“的”字结构,如例(1),给语法分析带来挑战:(1)a.春天的到来让人们感到欢喜。b.张三的曾在美国留学让家里人引以为骄傲。(司富珍2002)c.他的不爱说话,是尽人皆知的事。(同上)这些句子中“的”所引导的短语形式上是动词性的,跟常规领属或修饰关系的偏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3 任鹰;;“这本书的出版”分析中的几个疑点——从“‘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说起[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4 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中的名物化结构[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5 项梦冰;论“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对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的再认识[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6 徐新宇;;英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分析——以国际贸易销售合同为例[J];现代外语;2011年02期

7 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J];中国语文;1994年02期

8 司富珍;汉语的标句词“的”及相关的句法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晁瑞;;ABB状态词构式的结构整合与意义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姚小烈;;关于“NP的VP”结构中心语问题的一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周四贵;;《马氏文通》的介词理论及其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刘向东;;汉语词类划分的分歧与和解——来自生成语言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熊仲儒;;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储泰松;;普通话拟声词的语音规律及其例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陈敏;;现代汉语助词“着、了、过”的演变——兼从“着、了、过”的历史演变看“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惠;苏新春;;XHK基于语法知识的汉语词义描述[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樊立三;亢世勇;王兴隆;马永腾;;语文词典标注词性的基本原则[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丽娟;张坤丽;袁应成;昝红英;;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连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熙 ,v缂孜,

本文编号:1235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35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