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尔雅》研究史的立体化构建——朱祖延先生雅学研究管窥

发布时间:2017-11-29 01:05

  本文关键词:《尔雅》研究史的立体化构建——朱祖延先生雅学研究管窥


  更多相关文章: 雅学 《尔雅》研究史 立体化体系 朱祖延 《尔雅诂林》


【摘要】:关于《尔雅》研究史的整理和研究发端很早,代有传人,清代以来尤盛,成就斐然。然而,过去的研究成果大都各有侧重,且篇幅不大,憾其未备。朱祖延先生的雅学研究则别开生面,其成果浓缩于《尔雅诂林》一书。该书不仅规模皇皇,前所未有,而且搜罗全面,内容丰赡,融注疏考论为一体,汇百家注疏于一编,创建了立体化的《尔雅》研究史体系,卓然一帜,令人观止。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尔雅》作为一部“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1]序的发明之作,甫一行世就广受青睐。不仅“经师据之以明古训,辞人资之以猎文华”[2]689,而且沈研钻极者日夥。汉文帝设《尔雅》博士,汉武帝时即有犍为文学等人为之作注,随之又有《方言》、《释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莲华经释文》校勘十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储泰松;唐五代关中诗人律诗失律现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易卉;方鹏;;清代《尔雅》研究特点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张大勇;;《广韵》异读字的来源和分类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金晶爱;张巨;;元认知意识与中西文字的文化传承[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6 艾荫范;;“空桐”即“奎屯”说[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7 宫钦第;;胶东方言声调演变与人文历史地理之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夏先忠;;北宋诗人宋祁古体诗韵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凤兰;;《尔雅·释言》“骓”字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0 代青霞;张学城;;晚清南通范氏诗歌语音特点——以范崇简、范罕、范钟古体诗用韵为对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育林;李乐啸;尤海燕;;关于《尔雅》所载本草数目的研究[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都兴宙;;敦煌变文楙部语音性质简论[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怓亚荣;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邬可晶;《孔子家语》成书时代和性质问题的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贾璐;朱熹训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单单;杨慎词曲用韵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宋丁羿;儒家的学术化与《尔雅》成书[D];南京大学;2011年

3 陈静毅;《切楙》S2071反切注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艳芬;慧琳《一切经音义》所引《玉篇》辑考[D];温州大学;2011年

5 刘冰莉;蒋捷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周璐;魏晋南北朝楚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史维生;魏晋南北朝晋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宁;从《切三》又音看《切楙》音系的性质[D];安徽大学;2011年

9 商思强;《尔雅》动植物名词的“同名异实”与“异名同实”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红;《诗经·召南·何彼塠矣》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祖延;《尔雅诂林》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赵振铎;《尔雅》和《尔雅诂林》[J];古汉语研究;1998年04期

3 赵世举;雅学与文化论纲[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4 刘国恩;黄侃以来雅学述评[J];古汉语研究;1991年03期

5 胡锦贤;论宋代的《尔雅》学成就[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6 石云孙;《通雅》: 雅学的辉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郝桂敏;雅学研究的新创获[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4期

8 窦秀艳;;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雅学文献价值[J];东方论坛;2007年03期

9 申小龙;雅学史论纲(下)[J];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08期

10 张和生;;汉语义类研究及其应用评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亚明;《尔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坐标[N];社会科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花;雅学研究综述[D];山西大学;2006年

2 刘煜;严元照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丽;试论清代《尔雅》古注辑佚[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刘鸿雁;《小尔雅》综论[D];宁夏大学;2003年

5 范春媛;《埤雅》综论[D];宁夏大学;2004年

6 梁红;《小尔雅》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昂;《尔雅》的博物思想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吕献文;《尔雅匡名》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赵翠;《尔雅翼》训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文贤;《毛诗正义》引《尔雅》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5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35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