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浅析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11 01:24

  本文关键词:浅析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言文字学 解构主义 传统文学 发展及对策


【摘要】:解构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凸显,为我国汉语言学发展的思潮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学者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既取得了成就,也发现了问题。故而,在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基础上,必须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归纳汉语言的文字规律和特点,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汉语言文字学,并研究总结一套系统的规律,切实发展国学精神。
【作者单位】: 湖北科技学院;
【分类号】:H109.4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问题与时政问题不断被世人知晓,解构主义以及逻辑中心主义开始走下坡路,已经无法在人们日常的文化政治生活中发挥正常的功效,这个来自西方的解构主义及其分支思想开始进入迷惘、失望和停滞的状态中。反对形而上学传统的观念开始主导西方语境出现的后现代思想。解构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毕可生;汉字发展规律社会学考辨──兼答聂鸿音先生[J];汉字文化;1995年03期

2 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4期

3 王宁;;古代语言学遗产的继承与语言学的自主创新[J];语言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丽娜;从语用前提对称看等值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刘勃;索绪尔及其现代语言学思想试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曾昭聪;;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的理论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刘旺余;;委婉语跨文化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魏月红;会话含义的语用阐释[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武斌;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高红云;注重语音教学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杨东芳;汉英双关语的语义文化对比及翻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谭颖沁;;影响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吴小梅;;Meaning and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任丽丽;;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丛梅;;双语词典中的“辞格”和“语域”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周红红;;文化特色词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张毓瑾;;教学大纲与外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菁菁;;包涵文化语义的句子的翻译模式探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吕晓倩;;从功能语法中级阶与语言元功能的角度分析教师课堂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婕;;浅谈外向型学习词典的例证安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包桂兰;基于EPG的蒙古语标准音协同发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郁;意识学习与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柴改英;英语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凝慧;从功能对等角度论商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宋宛蓉;关联理论框架下《红楼梦》隐喻翻译的效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一帆;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翻译思维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赵树;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沈炜;从美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侍意隐喻的作用及其理解过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电;;浅析中国文字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及未来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2 滕飞;;试述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0期

3 俞允海;论高师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师达;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简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黄文;;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开班[J];教师;2010年22期

6 郭毅;;2010年湖南省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纪要[J];古汉语研究;2010年03期

7 杨朝军;德里达解构主义语言观刍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马赛;;互文性解构模式下的译者初探[J];理论界;2007年09期

9 董星华;;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多元化翻译标准[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汤文利;;意识形态与翻译选本——晚清翻译选材的历史回顾[J];社会科学家;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霍跃红;;回归翻译伦理:译者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谭晓丽;;韦努蒂的解构翻译思想新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张传彪;;篇首语[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蒙兴灿;;后解构主义时代的翻译研究:从双峰对峙走向融合共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辜莹莹;;浅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局限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学科学位授权点简介[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仕 实习生 黄波;汉语言文字学与贵州文化高层论坛在遵举行[N];遵义日报;2009年

2 杨一帆;韦努蒂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在中西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立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王秉钦;东西方大师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牛新生;中国传统译论:扬弃抑或传承?[N];文艺报;2006年

5 陈芳;汉语为何会“外热内冷”[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陈芳 福建闽侯;汉语“内冷”源于工具化语言教学[N];中华新闻报;2005年

7 毛梦溪;创建中国化的汉语语言文字学[N];人民政协报;2004年

8 新华社记者 谢樱 明星;汉字“整形”有理无益?[N];文汇报;2009年

9 记者 谢樱 明星;汉字“整形”争议折射文化话语权之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要不要把“热词”当回事儿?[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5 蒋童;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骆贤凤;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艳利;翻译与“移情”:共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主体建构[D];河南大学;2012年

9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献珑;译学范式转换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智姣;创造性误读:一种解构主义翻译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丽静;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译作的地位[D];重庆大学;2003年

3 高璐夷;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与《论语》翻译[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立荣;解构译者伍光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涛;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观[D];山东大学;2008年

6 黄培清;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7 赖桃;动态标准[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亚玲;翻译研究的伦理层面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周玲;翻译不确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程孟利;不同范式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76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76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4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