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认知神经语言学进路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认知神经语言学进路
【摘要】:在后现代哲学视域中,语言研究呈现出纷繁多元的研究态势。本文认为,认知神经语言学是后现代哲学视域中语言研究发展的一条有效进路。认知神经语言学体现出后现代哲学的主要特征,即跨学科性、去中心性、体验人本性、多元多维性等。我们只有将认知神经语言学放在后现代哲学的大视野中,才能充分理解认知神经语言学的理论根基,诠释其精髓,同时也就能理解认知神经语言学必然成为后现代哲学视野中语言研究的一条有效进路。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修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11XYY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2
【正文快照】: 1引言众所周知,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3大转向。本体论关注客体的存在,认识论关注主体认识能力的获得和发展,语言论主要关注语言如何有效表征知识。20世纪前期的分析哲学主要以人工的形式语言作为哲学分析的基础,20世纪后期转向自然语言,尤其是日常语言的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邬q;;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2 于鑫;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语言符号研究——读福柯的《词与物》有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钱冠连;;西语哲在外语界的传播与未来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4 彭艳虹;;后现代视野中的西方哲学语言学[J];求索;2007年07期
5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6 许力生;;从现代语言学走向后现代语言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康勇;;基于“语言游戏说”的汉语歇后语新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晓红;;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邱永忠;;大学新生英语拓展学习的适应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谢成;;被实践与被削弱的马克思主义——从《四川好人》看布莱希特的“功能现实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刁力人;郑鑫;马鹏飞;;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7 任军;“遵从规则”与“公共检验”的预设及其问题——论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周之南,张大铸;对加拿大的语言政策与语言状况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5期
9 王敏;;回归日常生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10 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超;;科学理论的可比性问题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箴;;虚拟人社会性非言语情绪交互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振;田锋;;最佳解释推理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张志伟;;维特根斯坦论哲学:《哲学研究》第一部分89—133小节解读[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海波;具象思维作业的脑电空间与频域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洁;不同情绪刺激下运动员执行控制特征及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艳丽;汉英双语者大脑隐喻理解的事件关联电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培培;保罗·M·丘奇兰德的神经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常小梅;饮料补充对间歇性运动后视觉诱发电位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思佳;母语习得的方式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俊杰;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赵琳琳;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先汉;物信论——多层次物质信息系统及其哲学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申小龙;哲学的语言视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3 玉铭玉;二十一世纪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王铭玉;二十一世纪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5 王铭玉;二十一世纪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6 姚红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学派之间的差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7 李茂增,蔡幼鹏;“言意之辩”与“维特根斯坦难题”——兼论“言意之辩”的美学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陈波;分析哲学在北京大学[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王寅;标记象似性[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0 钱冠连;;西语哲在中国:一种可能的发展之路[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涛;;非构思写作学的后现代哲学精神研究[J];山花;2010年2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300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0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