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云南跨境民族学生三语教育态度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03:43

  本文关键词:云南跨境民族学生三语教育态度实证研究 出处:《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语教育 态度 云南跨境民族学生


【摘要】:本文采取实证定量问卷的方法考察了对云南省跨境民族学生三语教育的态度。调查发现:云南跨境民族学生在三语教育中,具有很强的民族身份认同和自信心,认为自己不仅能学好自己的民族语,还能学好汉语和英语,但自己的汉语水平和英语水平亟待提高;对三语教育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赞同三语教育能促进跨境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稳定和安全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f three language education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Yunnan province cross-border attitude. The survey found: Yunnan cross-border ethnic students in the three language education, has a stro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confidence that they can not only learn their native language, but also learn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my Chinese the level and the level of English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three language education achievements fully affirmed, in favor of the three language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cross-border ethnic areas of national unity, stability and securit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基金】:全国社会科学规划2010年度课题“云南跨境民族三语教育成效与外语教育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0BYY30)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2;H102;H31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中国,三语教育是指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同时接受母语、汉语和外国语教育的现象[1]。这无疑给少数民族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安排这三者的关系是必须探索的问题[2]。由于国内外对三语教育的研究时间较短,加之三语习得及多语迁移本身的复杂性,这一领域在研究范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J.Cenoz;B.Hufeisen;U.Jessner;刘承宇;谢翠平;;《第三语言习得中跨语言影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盖兴之;三语教育三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曾丽;;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缘起与进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敖木巴斯尔;三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的理论构思与实践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5 姜秋霞;刘全国;李志强;;西北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6 张贞爱;;少数民族多语人才资源开发与三种语言教育体系构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戴庆厦;乔翔;邓凤民;;论跨境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力;加强对西部地区外语师范教育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通古斯语支跨境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展望[J];北方语言论丛;2011年00期

2 张虎;;新疆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简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3 杨祝华;;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评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6期

4 孙瑞霞;;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元认知及相关因素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太扎姆;;四川民族高校藏汉英三语教育简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6 覃建巧;;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回顾——从促进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视角[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8期

7 姜秋霞;刘全国;;西北农村和牧区中小学英语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8 杨艳华;;汉、藏语言在藏族学生英语语言习得中的负迁移作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李丽娟;陈华杰;;藏族学生的“三语”教学探讨——以大学英语为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2期

10 马莹;;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大众文艺;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同坤;;中介语迁移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曾丽;苗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何冬梅;泰语构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赵剑宏;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佩群;藏族小学英语教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冯坤;内地西藏班(校)藏汉英三语教育的课堂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奇乌云花;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乌兰;蒙古族学生英语语序习得中跨语言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健;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调查[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晓红;甘肃省藏区三语教学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春梅;延边地区朝鲜族普通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敖敦格日乐;澳大利亚双语教育与我国蒙古族双语教育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古力斯旦木·哈德尔艾山;维吾尔族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慧芳;西藏高中藏文班英语课堂媒介语对比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Cenoz;B.Hufeisen;U.Jessner;刘承宇;谢翠平;;《第三语言习得中跨语言影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朱效惠;;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及其对双外语专业教学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黄兴球;;老挝、泰国跨境民族形成模式及跨境特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乌力吉;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纵横解读[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5 李方强;教师成长阶段理论对我国师资培养的启示[J];继续教育;2002年04期

6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7期

7 白浩波;;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三语”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陈月明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0期

10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永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月丽;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会太;;这是什么“米”[J];语文学刊;2008年22期

2 蔡健;;网络缩略语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6期

3 夏茜;;男女闲谈中性别差异语言现象考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龙伟华;;泰国师生对HSK、BCT和YCT考试的态度调查[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5 彭伟强,彭丹逵;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J];嘉应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6 韩莉芬;赵晓丽;;试论网络语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肖汉明;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王琦;态度和动机:谈外语学习中的文化适应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9 王安琛;;论网络语言的社会适应性[J];语文学刊;2008年09期

10 郭建;;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J];语文学刊;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都建秀;;体态语与态度的表达方式[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普通话能力、行为和态度及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珂;;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基础:Harry Triandis主观文化理论框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刘世铸;态度的结构潜势[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姝;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因素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李慧君;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评价态度翻译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3 唐丽莉;口译员对带有口音的发言所产生的负面态度对其听辨理解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闻亭;不同文化距离下的习得水平与态度动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刘美玲;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口语纠错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于东;教师和学生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谢书书;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之心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樊彩霞;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评价理论阐释[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冯德正;隐喻的评价功能[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徐艳梅;论评价动词的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72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72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2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