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学生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本文关键词: 越南学生 量词 偏误分析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无论在汉语里还是在越南语里,量词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重要词类。汉、越两种语言中量词的用法有同有异,导致越南学生在习得汉语量词时难免出现一些偏误。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系统搜集越南学生汉语量词偏误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从中概括越南学生汉语量词的偏误率、偏误倾向和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量词教学的一些建议,不仅有助于增进越南学生对汉语量词的认知,提高对越南学生汉语量词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为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个案资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偏误分析法。在对比分析理论指导下,本文对汉语和越南语量词分类、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用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借以探寻越南学习者汉语量词的习得难点和偏误原因。为了解越南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情况及常见的偏误,我们以汉语45个甲级量词为考察词项,编制了一份测试问卷,对50位越南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excel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偏误分析法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发现,越南学生尤其是中级水平的学生习得汉语量词过程中,偏误率最高的量词是:回(95%),根(93%),块(91%),号(90%),张(84%)。它们的偏误倾向分别为:个(49%),条(49%),把(51%),座(88%),盘(47%)。越南学生汉语量词偏误的主要类型有:(1)音近型;(2)义近型;(3)形似型;(4)量词“个”泛用的偏误。造成越南汉语学生汉语量词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母语负迁移;(2)目的语负迁移的干扰;(3)学习环境不良。 我们建议,第一,加强越南学习者汉语量词教学的应用研究;第二,改进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第三,在对中级水平越南学生进行汉语量词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性为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帮助学生克服目的语干扰。
[Abstract]:In both Chinese and Vietnamese, quantifie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speech that is frequently used.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age of quantifier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guages. As a result, Vietnamese students inevitably have some errors in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lassifiers. This paper uses a questionnaire system to collect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data of Vietnamese students' Chinese classifier errors, and generalizes the error rate of Vietnamese students' Chinese classifier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bias tendency and the types of errors, some suggestions on classifier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Vietnamese students' cognition of Chinese classifiers, but als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hinese classifiers for Vietnamese students. Moreover, it can provide valuable case data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classifiers, semantic features,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usage.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to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reasons of Vietnamese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lassifi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Vietnamese students using Chinese classifiers and common errors, we take 45 Chinese classifiers as word items. A questionnaire was compiled, 50 Vietnames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excel. The error analysis meth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in this paper. This study finds that Vietnamese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at the intermediate level, acquire Chinese classifiers. The highest error rate of the classifier is: back to 95, root to 933 to work, to have 91s and 91s to work, to set up 90 pieces, and Zhang to 840.Their bias is: a) 4949g, 4949g, 51U, 888, and 47472.The main types of Chinese classifier errors among Vietnamese students have the following types: 1: 1) the type of the Chinese classifier error is 1 / 1)) the near type is 3) the shape of the Chinese classifier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ne with the same shape as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types: the third type is the "Guanzhuan" (3)) the shape of the Chinese classifier error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typ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rrors in the Chinese classifiers of Vietnamese Chinese students are as follows: 1)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2) interference of negative transfer of target language and 3) poor learning environment. We suggest, first, to strengthen the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lassifiers for Vietnamese learners; second, to improve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and third, to teach Chinese classifiers to Vietnamese students at the intermediate level.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accuracy 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help students overcom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help students overcome the target language inter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佳;;日本学生可能表达习得偏误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华梅;;维吾尔族学生使用交互动词偏误分析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于康;;日语偏误分析(1) “津波、台槰などの言処をまず思い浮かぶ”错在哪儿[J];日语知识;2011年07期
4 张全生;何真;;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才”和“就”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5 董华荣;郑培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法学习中的偏误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李燕洲;;越南留学生汉语“是……的”句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7 曾立英;;留学生汉语词语表达偏误的类型及教学策略[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8 辛亚宁;;意大利留学生习得汉语两字调的偏误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杨阳;;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10 李飞;;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军;;“量词”英译及英汉量词系统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文艺;;布依语与汉语量词比较[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正超;;现代汉语时量词研究概述[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张建强;;略论中介语理论与PSC[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吕红梅;现代汉语量词“个”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叶桂郴;《六十种曲》和明代文献的量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SYEDA ARZOO RIAZ(阿珠);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9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婷婷;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杨宗雄;泰国学生汉语常用名量词习得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晓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对话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佳;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黎河秋;越南学生汉语量词偏误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金善熙;韩国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华;泰国学生关联词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刍议[D];暨南大学;2011年
9 邢意和;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D];天津大学;2005年
10 伍丽;秘鲁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的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4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240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