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都”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及语法偏误
本文关键词: “都_1” “都_2” “都_3” 句法 语义 语用 偏误 图示法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副词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用法比较复杂,因此对留学生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而“都”又恰恰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副词,并且学界对于“都”的讨论也相对颇多。 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1.对“都”的义项进行分类,认为副词“都”有三个义项即:范围副词“都1”、语气副词“都:”、时间副词“都3”。2.分析“都.”的语义指向,从全新的角度分析“都1”与“同乡”一类词不能搭配的原因。3.“都2”、“都3”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4.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习得“都”时产生的偏误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除去第一章绪论,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这一部分拟从副词“都”的本体研究入手,深入讨论“都”的各个义项。第二部分为第五章,这一部分以第一部分为基础设置问卷,发现留学生在习得“都”时容易产生的偏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教学方面提出些许不成熟的个人见解,试图通过图示法更简单更直观的解决留学生在使用“都”时产生的疑问。
[Abstract]:Adverbs are a special kind of words in Chinese. Their usage is rather complicated.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master foreign students. And "Du" is just an adverb frequently used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re are quite a lot of discussions about "Du"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1. of "all" meaning classification, think the Adverb "dou" has three meanings: scope adverb "1" Adverb ":" the time adverb "all 3".2. analysis "." the semantic orientation,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alysis "1" and "fellow" a class of words can cause.3. collocation "all 2", "3" the syntax,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is of.4. 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 err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Apart from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ncludes second chapters, third chapters, fourth. This part intends to start from the Adverb "ontology", "in-depth discussion of each item". The second part is the fifth chapter, this part of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sis of setting the questionnaire, found the errors in students "acquisition" easily, the analysis of its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immature opinions in terms of teaching, trying to solve by the law is more simple and more intuitive students in the use of "all" ques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冰;;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为中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4期
2 杨光辉;;英语被动语态的习得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23期
3 罗晓杰,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4 顾英华;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5 戴庆厦;论语言对比[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张珩;;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时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J];语文学刊;2005年21期
7 邵灵琳;;留学生插入语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语文学刊;2008年17期
8 申雪;;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双宾语句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24期
9 王海艳;马云静;;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使用偏误研究[J];才智;2011年02期
10 曾广煜;;以卢旺达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发音偏误考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高娃;红英;;现代蒙古语副词搭配规律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4 王洁;宋柔;;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林素容;;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喜富;;You Go Your Way, I'll Go Mine一文对话部分的语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晓林;;说“曾不”[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曹保顺;2004年高考语文虚词解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小心绩效评估时可能出现的偏差[N];市场报;2002年
5 主持人 志勇;回国篇①[N];国际商报;2003年
6 刘树英;应让佳联入美封[N];中国邮政报;2001年
7 卢烈红;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N];光明日报;2004年
8 王道森;立法中的语言技巧[N];法制日报;2003年
9 王隽;少见的行动派[N];经济观察报;2010年
10 庄伟;洋刀切不好中国菜[N];中国邮政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帅梅;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新顺;行为理性偏误与投资者生存投资决策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潘国英;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金晶;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副词使用偏误类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海芹;3-6年级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副词偏误的考察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孙春飞;《左传》中状态副词的类别及其语法功能[D];暨南大学;2010年
6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刘丞;单音复述副词构成的前项隐含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静;隆安丁当平话副词系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顿婷;现代汉语“何X”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4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240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