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和组成构式词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式心理表征探索
本文关键词: 构式 词库句法接口 心理表征 出处:《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构式语法认为,构式的意义独立于组成构式的词,从而支持了句法自主性的观点,不具有认知现实性和心理现实性。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关于语言使用中词库、句法接口和认知语法关于词库、句法表征关系出发,提出了论证构式和组成构式词之间互动关系的词库表征假设。认为构式的意义经过一系列认知转换,作为一种语义框架储存在组成构式的主要词条中。因此构式和组成构式的词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Abstract]:Construction grammar holds that the meaning of construc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word that constitutes the construction, which supports the viewpoint of syntactic autonomy and does not have cognitive reality and psychological reality. On the basis of lexicon and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 relation between syntactic interface and cognitive gramma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lexicon representation hypothesis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argumentation and constitutive construc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eaning of construction passes through a series of cognitive transformations. As a semantic framework, it is stored in the main terms of the constituent construction, so there i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ituent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2009JJD740007) 广东省211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子项目(项目号:GDUFS211-1-06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号:399-X390801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年02期
2 董燕萍,梁君英;构式在中国学生英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李绍山;李志雪;;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李勇忠;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4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5 李淑静;试论英语VNX构式[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董燕萍,梁君英;构式在中国学生英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7 梁君英;;构式语法的新发展:语言的概括特质——Goldberg《工作中的构式》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8 熊学亮;;英汉语双宾构式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9 徐李洁;英语倒装句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8期
10 马道山;句式语法与生成语法对比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4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承峰;现代汉语“语用数”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芬;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句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潘冬;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卢润;SVOC认知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仪昌;词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叶华;现代汉语双量词构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谦;英汉存在构式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一萍;汉语带宾语动结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蒋遐;“A一量B一量”格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臧晓云;现代汉语“越X越Y”格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胡慧盈;基于构块语法的现代汉语“给”字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纪云霞,林书武;一种新的语言理论:构块式语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张韧;平行式框架下的认知语义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年02期
4 张韧;功能解释与认知句法的根本目标[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5 沈家煊;说“偷”和“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6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兰;;构式语法及在其框架下的语言习得[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成军;;论元结构构式与动词的整合[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3 秦亚勋;;专有名词存现句的构式地位及特征[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寅;;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J];当代修辞学;2010年01期
5 冯奇;马婧雯;;再议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的局限性[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6 李春;;构式语法理论微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1期
7 冯园园;;构式的心理属性对言语交际的认知阐释[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6期
8 林艳;;英汉双宾构式的共性和个性之比较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李玉辉;;构式语法——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新动向[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申璐;;构式语法简述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施春宏;;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构式研究的现状与思考[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曹贤文;;从认知语言学用法论模型透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4 高波;;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结构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冯军伟;现代汉语认识情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6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芙蓉;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双及物构式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贾晓静;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蔺红霞;英汉存在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刘淼;构式的形成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秦娜;"一X一Y"结构构成与意义的认知解析[D];燕山大学;2010年
6 曾庆安;认知视角下的英汉双及物构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邓素芬;英汉比较关联构式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海韫;安徽宿松话的双及物结构[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房晓蓓;“V给”句复合生成机制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浩然;论元结构视角下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处所动词习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5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2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