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语言学的公理演绎思想
本文选题:生成语言学 切入点:公理演绎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将演绎思想引入语言学研究,对其后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是生成语言学的伟大贡献之一。演绎思想使得语言研究从经验主义向理性主义转变,并促使语言学开始向一门真正的自然科学转型。但是演绎思想在转换生成语法的不同理论阶段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不相同,因而也影响着生成语言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bstract]:Chomsky's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introduced deductive ideas into linguistic studies, which had a revolutionary impact on subsequent linguistic studies.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of generative linguistics. Deductive thought has transformed the study of language from empiricism to rationalism. But the position and influence of deductive thought in different theoretical stages of generative grammar are different, which also affects the nature of generative linguistics.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外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面向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范畴类型逻辑研究”(项目编号:09BZX046)的资助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江怡;;当代语言哲学研究:从语形到语义再到语用[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2 潘文国;;从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到语言研究的哲学转向[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3 宁春岩;形式语言学的纯科学精神[J];现代外语;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亚军;;从语言哲学视阈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张湘梅;;语言:主体间性教育存在之居所——语言学哲学转向下当代中国高等英文教育主体模式的重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梁凤娟;毛培富;;G.埃文斯专名指称理论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韩景泉;Chomsky生成语法中的语义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贺川生;乔姆斯基语言天赋思想的皮尔士哲学根源:溯因逻辑[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6 魏敏;;中国高等英文教育“言说”的反思——以语言学的哲学转向为视角[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郑竹群;;语言哲学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借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张蔚磊;常颖;;形式主义与乔姆斯基[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9 丁婵婵;;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的西方哲学渊源[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10 蓝希君;汪远琦;;浅析语言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结合Newmeyer的著作《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内向指称意义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田忠锋;形式逻辑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4 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张旭红;回指的DRT形式方案的问题及其解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周莉;现代汉语“别说”的语义、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文强;语言研究基础的哲学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房小娜;语言哲学视域下的关联理论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程芳;乔姆斯基普遍语法框架下被字句把字句句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谭铁红;现代汉语被动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侯平栓;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伦理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群;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理论的形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记者;;国际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北京语言大学演讲[J];语言科学;2010年05期
2 万成宾;赵俊姝;王健;;论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古典理论阶段中的X阶标理论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代天善;;生成语言学对庄子语言哲学的现代阐释[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H.M.库尔曼巴耶夫;宋林波;;简论生成语言学的笛卡儿原理[J];当代语言学;1978年02期
5 马秋武;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主义理论——从结构主义到生成语言学[J];福建外语;1999年04期
6 李慧;;生成语言学最简思路的理论维度[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4期
7 马艳红;;转换生成语言学溯源及其发展史[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楚军;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发展述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9 张燕芗;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及其心理现实[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许国璋;;社会语言学和唯理语言学在理论上的分歧[J];语文研究;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兴华;童剑平;;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之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郑定欧;;方法论的呼唤[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林允清;;哈里斯的“发现程序”作为人类的“普遍语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廖光蓉;;词族的框架属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彭聃龄;;从汉字识别与命名看文字的普遍性与差异性[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沙岩;乔姆斯基北语探讨生成语言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刘茜;美国学者解析“刺激匮乏”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昊 实习生 廖灵艳;“最具影响力”大师乔姆斯基首度访华[N];北京日报;2010年
4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助理教授 周保松;左右为难的乔姆斯基[N];南方周末;2010年
5 [美]诺姆·乔姆斯基 叶晓娴/编译;乔姆斯基:21世纪,人权仍是一曲走调的哀歌?[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萨曼莎·帕沃/文 王萱/编译;要霸权还是要生存[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早报记者 鲍志恒;“上合组织对美国产生强大影响”[N];东方早报;2010年
8 钟厚涛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真理探寻与责任担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韦森;柏拉图问题与奥维尔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10 胡飞雪;美国对外政策:真相是要用谎言来护卫的![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朋志;理性主义的复兴[D];浙江大学;2012年
2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朝军;英语左偏置构式:功能视角[D];河南大学;2006年
6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7 张新彬;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功能互补”理论研究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8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彭家法;附加语的句法位置[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晓丹;乔姆斯基的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凌燕;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与政治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平平;哪种自然主义认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杨竹;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指代句法心理冲突[D];四川大学;2003年
5 刘艳;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邹雨真;对汉语主语的生成语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杨凯;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逻辑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范毅强;从普遍语法到语言模块[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孙爱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与语言习得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02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0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