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成功举行
本文选题:认知语言学 切入点:外国语 出处:《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和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联合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于2011年7月12日上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礼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的
[Abstract]: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sponsored by the China Cognitive Linguistics Society and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Forum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being hosted by Xi'a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the morning of July 12th 2011, it opened in the auditorium of the Wild Goose Pagoda campus of Xi'a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分类号】:H0-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ark Johnson教授2009年9月中国系列学术报告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会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3 陶丽;周福娟;苏晓军;;第二届国际认知语义学研讨会纪要[J];外语研究;2008年03期
4 ;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将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J];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5 ;第六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纪要[J];外语研究;2009年04期
6 ;第六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纪要[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7 ;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11,Xi'an,China)2010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J];外语教学;2010年05期
8 ;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将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 11,Xi'an,China)2011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J];外语教学;2010年06期
10 本刊记者;;第十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在西安举行[J];语言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苏晓军;;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互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李建东;董粤章;;认知图式理论:非可正常分析习语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较量:翻译、编译背后的“语言”软实力[N];解放日报;2008年
2 王黎黎;在不温不火中谋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4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5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记者 武志成;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外语人才[N];天津日报;2006年
7 缪迅;大学生中文教育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芮东莉;上海召开普通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9 王浩娇;奥运语言“无障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丁雷;全国孔子学院院长会议在连召开[N];大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陈海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概念库的经验识解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夏日光;省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翻译教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靖安典;从认知角度看韩礼德的语法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雅冬;从认知角度看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的现象[D];四川大学;2006年
3 都焕梅;从认知角度看英语和汉语的容器隐喻[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江加宏;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吴立莉;论认知取向的翻译和翻译教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廖立方;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连贯分析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王大成;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构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于燕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杜玲莉;英汉语篇照应词的认知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4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0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