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动词“提”言说义的来源
本文选题:关汉卿 切入点:动作 出处:《中国语文》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中国语文》2009年第2期董正存《词义演变中手部动作到口部动作的转移》一文(下文简称《转移》)考察了汉语史上"手部动作义口部动作义"的语义演变模式,包括某些表手部动作义的动词发展出具有言说特征的口部动作义,如言说义的"提"来源于其"悬持"义、"扯"来源于其"撕裂"义等。
[Abstract]:In 2009, the second issue of Dong ZhengCun, the transfer from hand to mouth in the Evolution of word meaning,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ransfer") examined the semantic evolution pattern of "hand action and mouth action" in Chinese history. Some verbs that show the meaning of hand action develop oral action mea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for example, the "lift" of the verbal meaning comes from its "hanging" meaning, the "pull" comes from its "tear" meaning,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H1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壮麟;;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J];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2 黎新第;;元杂剧四大家现存散曲所见“清入作上”[J];古汉语研究;2011年02期
3 孙成浩;;“V上N了”结构语义类型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4 张立飞;;汉语否定词“没”和“没有”的异同——用语料库的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超;;“褪”字意义考索[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袁丽;曾杨;;浅说“有时”和“时而”[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刘芹芹;;《左传》中“再”和“又”的区别[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李冬梅;张立丹;盛荣杰;;浅谈时间副词“刚”与“了”的共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赵学潮;;“的”“地”“得”有区别 “象”“像”“相”不一样[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9年10期
10 蒋绍愚;;词汇、语法和认知的表达[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下)[N];天水日报;2006年
2 阎晶明;刻意“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楠;古文献中所见山西方言历史词汇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魏巍;元代汉语词汇史新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飞飞;关汉卿杂剧动词配价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翠翠;《全元散曲》处置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晓凡;《刘知远诸宫调》词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淑华;关汉卿杂剧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继虹;《西厢记》四种版本的注释之比较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俊敏;《张协状元》韵部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刘维;元杂剧称谓词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6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0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