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乔姆斯基语言机能研究的理论缺陷
本文选题:乔姆斯基 切入点:语言机能 出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乔姆斯基的研究将语言机能划分为广义语言机能和狭义语言机能,认为只有狭义语言机能具备特异性。在语言机能的演进中,狭义语言机能是由问题解决功能突变而来。我们在肯定乔姆斯基语言机能划分的同时,认为单独将FLN从概念意象系统中剥离来谈其特异性和突变并不科学。FLN只有诉诸概念意象系统才具备特异性和突变。概念意象系统本身也具备特异性。只有感觉运动系统不具备特异性。
[Abstract]:Chomsky's research divides language function into broad sense language function and narrow sense language function. The narrow sense of language function is caused by the sudden change of problem-solving function. While we affirm the division of Chomsky's language func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it is not scientific to separate FLN from conceptual image system to discuss its specificity and mutation. FLN has specificity and mutation only by resorting to conceptual image system. The motor system is not specific.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培养项目(100721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0bs0024)
【分类号】:H0-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M.Hauser,N.Chomsky,W.Fitch ,谢玉杰,鲁守春;《语言机能》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2 石毓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兼论语言能力的合成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窦东发;曹原;;外语教学的管理维度[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2 司富珍;;语言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王强;;谈石毓智(2005)一文中的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石毓智;;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J];语言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定欧;;谈对外汉语学习型对比词库的构建[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占峰;解释与心灵的本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松;[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炳蔚;晚发性抑郁患者情绪调节机制的ERPs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3 韩秋霞;关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名词短语语迹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余婧;具有不同相位的单个神经振子群的相变动力学机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5 张帆;英语政治语篇中指称词语的顺应性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莉;人物面部表情知觉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卢永彪;大学生性别—职业刻板印象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凯;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逻辑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付洪保;基于视觉听觉交叉模式的机器人感知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姚满团;一种阐释意识问题的新取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宁春岩;从不完美交际语到完美思维语的句法推导[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3 钱冠连;语言的离散性[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4 钱冠连;语言的递归性及其根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徐烈炯;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杨永林 ,门顺德;语言相对论与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现代外语;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从结构主义局限性看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张学忠;戴卫平;;解读乔姆斯基的“句法说”[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3 毛绍磊;;浅议转换生成语法及其普遍语法理论[J];经营管理者;2010年10期
4 张蔚磊;常颖;;形式主义与乔姆斯基[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周显铭;试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观[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03期
6 枉为;心智与语言习得——乔姆斯基答听讲者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年02期
7 马秋武;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主义理论——从结构主义到生成语言学[J];福建外语;1999年04期
8 魏标;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看奈达的翻译思想[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张燕芗;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及其心理现实[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伟琛;;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方法体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兴华;童剑平;;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之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定欧;;方法论的呼唤[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林允清;;哈里斯的“发现程序”作为人类的“普遍语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廖光蓉;;词族的框架属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彭聃龄;;从汉字识别与命名看文字的普遍性与差异性[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昊 实习生 廖灵艳;“最具影响力”大师乔姆斯基首度访华[N];北京日报;2010年
2 记者 沙岩;乔姆斯基北语探讨生成语言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刘茜;美国学者解析“刺激匮乏”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记者 周舒 实习记者 王菲宇;横跨语言学与国际政治的少数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胡壮麟;力争与世界同步的中国语言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记者 潘治;人脑存在“普遍语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冯志伟;数学是语言学现代化的重要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朋志;理性主义的复兴[D];浙江大学;2012年
2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彭家法;附加语的句法位置[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凌燕;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与政治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艳;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范毅强;从普遍语法到语言模块[D];中南大学;2009年
5 孙爱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与语言习得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龚凌虹;中英学术书评体裁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肖奇民;乔姆斯基的特征核查理论的困境及可能出路[D];湖南大学;2006年
8 陆杨;从“Fairy Tale Model”解读人类认知的原型范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鲍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成玉珍;遭受义被动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1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8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