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农村地区推广普通话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语域 + 群体 ; 参考:《农业考古》2011年06期
【摘要】:与城市相比,偏远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本文就偏远农村推广普通话的现状、普通话使用的特征以及推广普通话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与说明,以期加快偏远农村地区普通话的推广,保证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Abstract]:Compared with cities, the level of Putonghua in remote rural areas is relatively backward.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explai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pularizing Putonghua in remote rural are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tonghua us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tonghua popularization,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opularization of Putonghua in remote rural areas and ensure that the work of popularizing Putonghua is carried out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分类号】:H1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涂平荣;;孔子行政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余君;;中国古代柳树的栽培及柳文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5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郭沈青;西北方言全浊清化的年代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曾维加;道教传播中的语言媒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李继明;论中医外感致病因素[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肖纪美;简论“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纪芹;体态语与会话含义的推导[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盛丽春;或然语气副词“大概”、“也许”和“恐怕”的功能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3 杜晓莉;《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吴琳;试论汉语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5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社列;徐锴《系传》对字义的再阐释[D];河北大学;2003年
7 刘弘;指示词语的先用和反先用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生辉;论儒家文化对汉赋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春波;王国维“境界”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春风;《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的字形规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祖林;朱蕾;;浅论中英广告文化对比[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王立刚;;中国的学术翻译怪病丛生之原因分析[J];荣宝斋;2011年06期
3 郭凯;;浅析“跷”及其构词的形象性[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8期
4 彭如青;;中美社论中的“我们/WE”——基于批评性视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昭;;《译员》[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周琦;;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文化互文性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添淼;;文化定势与文化传播——国际汉语教师的认知困境[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8 刘银雪;;浅析文体学在理解和表达语言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成亭;;网上聊天会话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认知视角对语篇语域的设定[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梁素芹;曹杏;;韩礼德情景语境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译本《“剩”贤奇迹》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阚明刚;王燕;王华英;;“非常”、“特别”还是“相当”——基于语料库的用法计量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琴;巧辩多音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顺吉;韩汉语人称代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小艳;汉语经济新闻语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仲晓娟;从语类、语域角度的翻译对等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刘忠华;灾难新闻语域中搭配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丽丽;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看汉语案件新闻标题和内容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6年
5 刘佳;语境层次理论对吉尔口译理解公式的解释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6 苗祥玲;语境与语篇的互相预测性[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何占义;公益广告功能语篇个案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蕊华;《阴道的独白》剧本翻译的功能语言学思考[D];暨南大学;2009年
9 刘念;语篇连贯与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10 孔维锋;文体、语篇层次下的音乐文献汉译[D];天津音乐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733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3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