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新探索——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综述
本文选题:翻译学科 + 生态理性 ; 参考:《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摘要】:正由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主办的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于2010年11月9日─10日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5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国际译界名家与中外嘉宾在发言中对这次大会的召开、
[Abstract]: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cological Translation , which is being hos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log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 was held in 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 on Nov . 9 - 10 , 2010 . 56 exper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ttended a two - day seminar .
【作者单位】: 澳门理工学院;上海海事大学;西南大学;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09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会议通知[J];外语界;2009年02期
2 蒋骁华;宋志平;孟凡君;;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新探索——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3 许钧;切实加强译学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J];中国翻译;2001年01期
4 余叶子;;翻译学术语初探[J];魅力中国;2010年13期
5 ;2009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会议通知[J];上海翻译;2009年03期
6 罗列;穆雷;;选题:翻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外语;2010年06期
7 耿强;梁真惠;;不该遗忘的角落——论“翻译书评”的地位、作用与形式[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李兰兰;;詹姆斯·霍尔姆斯的翻译学科构架——浅析《翻译研究的名与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9 董娜;;译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评《翻译学概论》[J];中国翻译;2010年02期
10 张莹;;翻译学科世纪末的转向——评斯奈尔-霍恩比的新书《翻译研究的转向——新范式还是新视角》[J];中国翻译;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召;车达;;浅论塑造生态理性人的现实路径[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傅惠生;;《翻译学导论》框架思考与设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蕤;;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以《翻译之道》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迎春;;译学词典编研的结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纪艳彬;;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曾利沙;;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学理性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所引发的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晓源;我们为什么要呼唤生态理性[N];学习时报;2009年
2 许钧(作者为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的挑战[N];光明日报;2002年
3 许钧;关键在于为翻译正确定位[N];光明日报;2005年
4 景端;福建的翻译名家[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记者 王坤宁;构建和谐翻译出版环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杜一娜;巴别塔里做平凡嫁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姜秋霞;翻译学:科学与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景端;听季羡林先生谈翻译[N];光明日报;2005年
9 实习记者 傅小平;“新的译著精品太少了!”[N];文学报;2005年
10 李文;设立国家翻译奖 培养职业翻译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开容;翻译中的框架操作[D];西南大学;2012年
2 庄锦英;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史立刚;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王守宏;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朱波;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桂娟;文明的发展与农民生态理性的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金玲;刘宓庆的翻译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唐巧玉;生态批评角度之生态翻译学批判[D];广西大学;2012年
4 曹秀萍;研究方法论培训对翻译专业硕士论文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5 成天娥;从旅游资料的翻译论译者主体研究的意义[D];西北大学;2005年
6 张宜亮;适应与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7 汪志萍;从生态翻译学看严复译著《天演论》[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管丽娟;中国当代译学理论之声[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鹏鸽;论生态理性[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戴学德;论《翻译的政治》中的修辞与伦理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3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