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无声调语言 + 汉语声调范畴 ; 参考:《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以三种语言水平的无声调语言母语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产出实验,考察汉语声调范畴产出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汉语声调范畴的发展随语言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表现在不同语言水平的声调混淆类型不一样,以及不同语言水平汉语声调起点、中点和末点的调值范畴的发展程度不同。声调特征的自组织机制制约着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范畴的发展。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ne category output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phonological output experiments, taking the native speakers of three levels of non-tone langu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ne category varies with the language level,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one confusion in different language levels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tones in different language levels.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the midpoint and the final value category is different. The self-organizing mechanism of tone features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tegory of tones of native speakers in Chines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韵律边界习得的实验和模拟研究”(10YJC740011)
【分类号】:H1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1期
2 吴门吉;胡明光;;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明清;;越南学生对汉语普通话声调的认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2 毛丽;;声调偏误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2期
3 韩维新;;基于粤语常用人声字发音实验的粤语背景学习者普通话声调习得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0年00期
4 郑琴;;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5 周小兵;王功平;;近三十年汉语作为二语的语音习得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10年01期
6 任少英;牛振;;对韩汉语声调教学的一种探索[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石绍浪;;声调教学改革刍议——基于对北语三年级本科留学生双音节词声调习得的抽样调查[J];长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池杨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任晓洁;;浅析对韩汉语声调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王茂林;;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彦;;德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问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韩维新;;粤语常用入声字的普通话声调习得偏姢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段海凤;藏语安多方言词重音对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颖;浅谈亚裔儿童汉语声调的习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君如;普通话阳平和上声的感知空间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胡小英;美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兰;中高级法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海波;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蕾;越南育才学校(南宁)汉语教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潇;中级汉语水平越南留学生汉语声韵调时长及轻声时长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新华;双江布朗语音位系统的实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10 谭董妍;日美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偏误对比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3期
2 王韫佳;李吉梅;;建立汉语中介语语音语料库的基本设想[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3 蔡整莹;曹文;;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4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5 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波;;对汉语零起点东南亚留学生汉语课教学语言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唐玲;;一项影响中国EFL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实证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姜丽伟;;中介语及中介语理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洁;母语与俄语低年级精读教学[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张研;刘春波;;日语专业“零起点”基础教学难点浅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董瑞红;彭征宇;方文礼;;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道歉行为的语用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李静敏;朴文奎;赵宇;;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蓉;;论母语写作及二语水平对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以低水平英语学习者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陈默;王建勤;;汉语声调教学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10 赵燕;许萍;苏文倩;;高职高专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以请求语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学科交叉的自组织机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钱玉莲;;韩国学生汉语学习观念调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姜海泉;;论暴雨系统的自组织机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启珍;;中介语理论在普通话培训及水平测试中的运用[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晓利;岳进;;浅析英语学习中克服母语负向迁移的方法[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6 姜海泉;罗慧妮;;地市级气象部门网络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A];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开发应用论文集(一)[C];2005年
7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8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9 陈默;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赵希涛;;西班牙语母语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t釽]、[t釽~h]的感知与产生[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 杰;“父母语录”召回了神游的心[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咏梅;汉语训练还欠“火候”母语证书期待“加温”[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3 赖配根;让孩子学会轻轻地呼吸[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资中筠;文化要用母语讲[N];南方周末;2010年
5 杨匡汉;母语尴尬[N];人民日报;2007年
6 侯平;母语:不灭的乡愁[N];人民日报;2007年
7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王登峰;学母语和学外语并不对立[N];人民日报;2007年
8 记者 苏娅;把陌生语言带入到母语中,并将其照亮[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本报实习生 朱柳华 王启明 记者 谢海阳 王柏玲;从教学环节开始捍卫母语[N];文汇报;2005年
10 记者 谢培;母语不一样,作曲风格也不同[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牟绍波;产业集群持续成长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侯正华;城市特色危机与城市建筑风貌的自组织机制[D];清华大学;2003年
4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谭春;概念结构与概念石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韩斌;企业战略联盟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跨越产出性词汇门槛的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曾永红;中国大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苗雪红;论儿童的精神成长[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慧;[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鲜红林;维汉双语者心理词典的双语stroop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咏梅;MBA专业课教师双语教学话语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董瑞红;中国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道歉行为的语用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5 于君星;语言能力、交际策略的使用及其校正[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洁;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培养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7 俞华;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句法运用——基于语料库的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8 黄洁;图式知识和语言水平对ESL听力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强;内部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贲培云;[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42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4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