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表非疑问的疑问代词“哪”和“(?)”的对比

发布时间:2018-06-29 19:03

  本文选题:汉语 + 韩国语 ; 参考:《延边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人类的语言活动中,“疑问”和“非疑问”是一种并行的多层面的复杂现象。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断丰富,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本文以三维语法为指导思想,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探讨疑问代词“哪”和“(?)”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的共性和个性。 全文由5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概括地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汉语“哪”和韩国语“(?)”的相关研究概况,交代研究内容、方法以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对汉语“哪”和韩国语“(?)”的语义进行对比。主要根据辞书中的释义和语料分析,从虚指、任指、否定三个方面对疑问代词“哪”和“(?)”进行对比,进而找出异同点。 第三章对汉语“哪”和韩国语“(?)”的句法进行对比。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哪”和“(?)”所充当的句法成分、从句中分布角度考察“哪”和“(?)”的句中位置,进而找出两者的异同点。 第四章对汉语“哪”和韩国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对比。对汉语“哪”和韩国语“(?)”的使用频率、句类分布上的一些特点、轻重音进行对比,进而找出两者的异同点。 最后是结语,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Abstract]:In human language activities, "doubt" and "non-doubt" are parallel and 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phenome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he expression of langu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bundant, and the non-interrogative usage of interrogative pronou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This paper, guided by three-dimensional grammar, uses the theory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o explore the interrogative pronouns "which" and "(?)" Generality and individuality in semantic, syntactic and pragmatic aspects. The full text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First of all,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hinese "which" and the Korean "(?)" are summarized. A survey of relevant research, description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methods and sources of the corpus.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Chinese "which" and Korean "(?)" To compare the semantics of. Accord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orpus analysis in dictiona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rogative pronouns "which" and "(?)"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fictitious reference, random reference and negation. Compare and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hapter three deals with "which" and "Korean" in Chinese? The syntax of this article is contrasted. A study of "which" and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function As a syntactic component, the article examines "which" and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tribution in claus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he fourth chapter is about "which" in Chinese and "Korean" (?)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paper are compared. For Chinese "which" and Korean "(?)" The frequency of us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sentence distribution, the comparison of light and heavy sounds, and then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inally, the conclusion,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summarized, point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36;H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任飞;张芳;;“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演变和发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樊莉;;从《训门人》看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郭利霞;;山西方言的特指问句[J];南开语言学刊;2010年02期

4 邹学慧;;疑问代词“哪”与“谁”的表否定用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4期

5 李海华;喻继红;;三个平面视角下“谁”的不定性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6 靳焱,倪兰;疑问代词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7 玛林娜·吉布拉泽;论现代汉语不定指性疑问代词[J];语言研究;2005年01期

8 徐默凡;;论疑问代词指代用法的重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9 张尹琼;疑问代词"谁"的非疑问用法考察[J];文教资料(初中版);2004年15期

10 马宏程;;疑问代词与否定词共现的句法结构及语用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锦笙;;语言符号“之”字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2 卢烈红;;“何莫非”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尹烨;;《诗经》代词用法浅析[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勤;;古田平湖话与福州话基本词语比较[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韫佳;阮吕娜;;普通话疑问句语调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姚婷;;焦点的形式及其意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聂顺萍;如何做好“对划线部分提问”题[N];黔西南日报;2010年

2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高天友;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涿州市第二中学 郄跃武;浅谈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N];学知报;2011年

4 河北省涿州市 王义海;如何辨别与判定文言文中的变式句[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燕玲;现代汉语小句内疑问代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玛琳娜·吉布拉泽;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晓涛;现代汉语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的相通性及构式整合[D];吉林大学;2009年

7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美妍;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侯文玉;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张明宇;极向敏感与极项允准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鲲;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偏误考察及教学启示[D];重庆大学;2012年

2 张志敏;疑问代词“哪儿、哪里”的非疑问用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袁志刚;疑问代词“怎么”非疑问用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周天阳;俄罗斯留学生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习得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高芸;留学生“哪”系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倩倩;疑问代词“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香兰;表非疑问的疑问代词“哪”和“(?)”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8 黎立夏;“哪”系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肖如;疑问代词“怎么”与“为什么”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黄钰惠;汉泰疑问代词“什么”与“?”的非疑问用法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3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83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