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头”与“首”的词义演变
[Abstract]:In the pre-Qin period, the concept of "head" was mainly used as "head" and "head"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of warring States and was frequently used in late warring State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head" had a slight advantage,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had an obvious advantage, but the "first" had not completely withdrawn.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head" has become a classical Chinese word, and its meaning of "head" appears only as a morpheme of word formation in a fixed collocation. " The replacement of "head" for "head" may have two reasons: first, "head" is excessively loaded with semantic meaning,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meaning of the expression. It gives up the main meaning to "head"; second, "homonym substitution", "head" and "hand" homonym, "decapitation" sound with "chopping hand", "first foot" sound with "sibling", so "head" is replaced by "head".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5年06期
2 吴宝安;;西汉“头”的语义场研究——兼论身体词频繁更替的相关问题[J];语言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春兰;甲骨文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光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广瑜;;跨层结构“恨不得”的词汇化及其他[J];古汉语研究;2010年01期
3 方一新;郭晓妮;;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古汉语研究;2010年03期
4 张琴;;方位名词后缀“边”的语法化初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聂丹;;时间副词“一面”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邱丽佳;;中古词汇研究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7 赵红梅;;《醒世姻缘传》与汉语词汇史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刘环;;释“P拧盵J];百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徐时仪;;乳、ni与奶及弃、丢与扔的兴替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汪维辉;;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邦雄;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冰;北朝汉语复音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于飞;两汉常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吴宝安;西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钱兢;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晓燕;国际私法中的自然人住所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国飞;《文选》诗歌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素娟;明代服饰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艾贵金;从汉语史的角度论证《素问》成书年代的下限[D];武汉大学;2004年
4 成妍;《抱朴子内篇》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曹荣芳;从常用词看竺法护译经的词汇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邵天松;《法显传》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文平;汉语“买卖”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徐曼曼;《北梦琐言》双音新词新义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姝娟;泛义动词“作”[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莹莹;手部动作常用词的语义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雪梅;“女”部字语义场文化意蕴浅探[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彤伟;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王彤伟;;常用词焚、烧的历时替代[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6 车淑娅;;类义词融合现象初探——以“肌”和“肉”的融合过程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梅祖麟;古代楚方言中“夕■”字的词义和语源[J];方言;1981年03期
8 史光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黄树先;郑春兰;;试论汉藏语系核心词比较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解海江,张志毅;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J];古汉语研究;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维辉;;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曦;《论衡》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红;;“心”字义项演变研究[J];语文学刊;2011年06期
2 梁鲜;符其武;;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J];新东方;2006年02期
3 洪成玉;释“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4 蓝越;;“吃”在“食用”语义场中的发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1期
5 李长云;;心理动词“怕”溯源考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焱;;《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与第五版词义对比分析[J];语文学刊;2007年01期
7 金春梅;;说“徘徊”[J];语言科学;2005年04期
8 张新武;;“特异”的形成及演变[J];语文研究;2009年01期
9 刘锴;;“踏青”诗话[J];上海企业;2011年04期
10 唐玉萍;;隐喻与词义的演变[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超;孙慧芳;;论先秦时期的剑文化[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牟萍;;俄汉词义演变轨迹与思维走向[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晓源;;档案标准及标准化研究论衡[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s,
本文编号:2166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6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