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与“眼”相关的汉、韩惯用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2 05:35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语言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会反映该民族的文化特征,中韩两国都有着属于本民族的语言,有着各自的语言体系,在两国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人体词,而人体词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反应了两国人们对于人和人体特殊的认知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在惯用语中有关身体部位惯用语也相对较多,而与“眼、口、鼻、耳、舌”相关的五官惯用语尤为丰富。“眼”是人体器官当中最先,最快,最直接表达人类内心情感。因此,与“眼”相关的惯用语在五官惯用语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本文通过汉、韩词典中对“眼”的解释,展开“眼”的异同分析及与“眼”相关的扩展词汇分析;通过对汉、韩词典及文献查阅,收集与“眼”相关的汉、韩惯用语,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概念理论为依据,根据意义和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展开具体的对比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对比学方法解析其异同点,因为人类具有共同的认知模式,韩、中两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和汉文化圈,两者在惯用语来源及表意上很相似,因此与“眼”相关的汉、韩惯用语存在着很多相同相似点,但汉语和韩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语言文化、民族文化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与“眼”相关的汉、韩惯用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点。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carrier and reflection of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the language of a nation will inevitably reflec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nation. Both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their own languages and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system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human words in both languages, and human word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fe, which reflects the special cognitive mode of human beings and human body, as well as the resulting mode of thinking, values, customs and habits. There are more idioms about body parts in idioms, and the five functional idioms related to "eye, mouth, nose, ear and tongue" are especially abundant. Eye is the first, fastest and most direct expression of human inner emotion. Therefore, the idioms related to the eye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five-functional idiom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eye" in Chinese and Korean dictiona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ye" and the extended vocabulary related to "eye", and collects the Chinese and Korean idioms related to "eye"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hinese and Korean dictionaries and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theory of metapho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classifies it according to its meaning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analyzes i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y mea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y and linguistic contrastive method. Because human beings share a common cognitive model, Han and China belong to the Confucian cultural circle and the Han cultural circle. They are very similar in terms of the origin and the ideographic meaning of idioms, so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idioms related to "eye". However, Chinese and Korean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pragmatics and so on.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e. Korean idioms also have some difference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3;H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云瑞;;深受高考命题者青睐的“Not...类”惯用语[J];第二课堂(高中);2011年03期

2 夏书章;;不拘小节[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3 朱科;王尧;;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希特;;2009年年度词汇——unfriend[J];英语沙龙(时尚版);2010年01期

5 张云云;;科技英语词汇构成面面观[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6 孙梓雯;;谈词块教学辅助商务英语写作[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7 景劭鑫;;小议中式英语的几种常见类别和避免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8 贺剑瑜;;经贸英语词汇特点分析及翻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郑野;;英语词汇的文化输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10 闫爽;;浅析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巧云;;英汉外来词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洁;;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知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廖海宏;;在线英语词典与词汇的社会文化性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史彩玉;马桂菊;;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与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倪宏;李昌立;莫福源;;基于词汇的汉语文语转换系统[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徐世勇;彭聃龄;金真;;词汇情感意义的脑功能成像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肖九根;;从赣方言词汇的形成与发展看其内外运行机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尉;;运用联想理论记忆词汇(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一组消失的词汇和一座城市的三十年[N];郑州日报;2008年

2 邢旭东;今年美国最热门词汇是啥?救市![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董雷;改革开放30年词汇谁最流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朱小龙;“贫二代”热门词汇的冷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祝静;在年度“潮”词汇中感受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陆彩鸣;辨析一下“工作需要”[N];解放日报;2010年

7 王一民;“词”跟“词汇”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高永伟;经济衰退对词汇的影响[N];文汇报;2009年

9 江苏省邳州市议堂中学 吴秀梅;谈农村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N];学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建;“红河新发展”成本次党代会热门词汇[N];红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昌姬;中韩初中教科书惯用语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袁淑娟;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叶贵良;敦煌道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王圆圆;巴黎郊区年轻人使用音节倒置词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化振红;《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10 李星辉;湘南土话与湘南瑶语的接触和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祷青;与“眼”相关的汉、韩惯用语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裴正东;关注词语的多元文化信息 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青;威海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4 谢静蓉;文化和词汇——以及对教学意义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方林;同声传译源语与译语词汇相似度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学成;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词汇固化和纠错式反馈[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立平;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廖一帆;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语言[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新;阈下抑郁者对情绪词汇的注意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琰;语言与性别[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38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38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6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