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符不表义的高频汉字的加工特点——来自启动实验的探索
[Abstract]:Th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frequency Chinese characters without symbols were investigated by priming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no inhibitive subword-level association between non-symbols and whole characters, which cleared up the potential theoretical barriers for the teaching of symbols; (2) the symbols had two cognitive functions of both symbols and symbols, and the symbolic semantics and the ability to form characters intera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restrictions on the interference of non-symbolic symbols, and the activation of non-symbolic symbols reflects the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mental lexic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 to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cyy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H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积家;方燕红;陈新葵;;义符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孟祥芝,舒华,周晓林;汉字字形输出过程中儿童的汉字结构意识[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2 杨利利,韩布新;声旁类型与频率在汉字和部件识别中的交互作用[J];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3 昝飞,谭和平;聋生汉字识别的同音判断与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4 张积家,王惠萍;声旁与整字的音段、声调关系对形声字命名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5 刘燕妮,舒华,轩月;汉字识别中形旁亚词汇加工的发展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1期
6 王贵元;现代汉字字形三论[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彩华;史芬茹;陈颖;;中文心理词典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俊华;不同思维风格中学生英语词汇的语义表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秀娟;现代汉字部件规范和HSK汉字等级大纲部件的属性调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刘聪慧;词汇判断任务中的相继记忆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伟志;中英双语者知识表征的认知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晓羽;留学生复合词认知中的语素意识[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李俊岩;留学生形声字意符表意意识的实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徐新伟;中韩汉字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晏雯;汉语失读症的起因辨析[D];浙江大学;2007年
8 赵晓瑜;汉字失读症的部件加工机制[D];浙江大学;2007年
9 茄学萍;汉语阅读障碍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机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自富;不同语言条件下汉语异义词语义启动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益杰;李燕芳;宋艳;;汉字字形加工的关键特征模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佘贤君,张必隐;形声字心理词典中义符和音符线索的作用[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3 沈模卫,李忠平,朱祖祥;部件启动对合体汉字字形识别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7年03期
4 韩布新;汉字识别中部件的频率效应[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5 黎红,陈?之;汉字识别中的部件加工:错觉性结合实验的证据[J];心理科学;1999年03期
6 郭小朝;汉字识别早期知觉过程中的整体优先效应[J];心理科学;2000年05期
7 喻柏林,曹河圻,冯玲,李文玲;汉字形码和音码的整体性对部件识别的影响[J];心理学报;1990年03期
8 张积家,张厚粲,彭聃龄;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Ⅰ)[J];心理学报;1990年04期
9 张积家,彭聃龄;汉字词特征语义提取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3年02期
10 韩布新;汉字识别中部件组合的频率效应[J];心理学报;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彩华;邓园;;形符不表义的高频汉字的加工特点——来自启动实验的探索[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1期
2 武荣强,刘悦;试论形符对形声字表义范畴的确定[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文士其;“虫”的泛化[J];咬文嚼字;1997年10期
4 徐山;汉字的方向、位置和笔顺[J];古汉语研究;1998年01期
5 汤可敬;《说文》“多形多声”说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6 湛玉书;史字形符“中”辨析[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许嘉璐;汉字形符的类化与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2年01期
8 王前锋;宁静的散文[J];文学自由谈;1992年04期
9 种一凡;;形声字的理想分类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10 黄南津;柴晓锦;;方块壮字形声字形符文化蕴含略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2 李具双;;精编教材《医古文》教材汉字一章献疑[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宋华;;中小学生汉字应用偏误及对策研究[A];识字教育科学化论文集粹——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文献之一[C];2006年
4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臧学鹏;;《臧氏“三、百、千”字书》与“汉字信息综合教学法”教材教法新架构[A];识字教育科学化论文集粹——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文献之一[C];2006年
6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7 李建钊;;汉字符号的逻辑功能[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张劲松;;“鬼”字之原始真义[A];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周文英;;《易》的符号学的性质[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10 肖甫春;;《诗经》古今字之嬗变[A];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当;立体化变形[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作阵;医古文考试如何复习应考(2)[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黄源;书法三美[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刘从军;“揽胜”应为“览胜”[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5 文/李洋;紧跟迅驰二代 VAIO再添新丁[N];计算机世界;2005年
6 重庆 杨清德;Word故障巧排除[N];电子报;2004年
7 逸林;隐形共享安全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8 刘超 霍薇;内黄刘学中新型汉字输入法申请国家专利[N];安阳日报;2010年
9 编译/李哲;用语音遥控家中机器人[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记者 刘怀英;200余万 投入“创卫”基础设施建设[N];广元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新艳;《说文》谐声源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丰娟;《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形声字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桂亮;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声字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田田;甲骨文形声字形符和圣书字定符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范景行;面向中小学生和留学生的形声字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杜丽芳;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否定前缀构词能力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沈之P,
本文编号:2240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4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