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关键是”的篇章功能及其词汇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8-09-16 22:03
【摘要】:"关键"本是个有价名词,它和"是"连在一起时具有两种篇章功能,一是当"关键"的配价成分作为小句或小句中的某一词语出现在上文时,通过与其配价成分之间的语义关联实现篇章功能;一是当"关键"失去配价成分后,"关键是"具有了词汇化倾向,这时的篇章功能是引出说话者对其后语句重要性的评价。
[Abstract]:The term "key" is a valuable noun. It has two textual functions when connected with "yes". One is that when the valence component of "key" appears as a clause or a word in a clause, The text function is realized by the semantic association with its valence components. One is that the "key" has the tendency of lexicalization when the "key" loses the valence component, and the textual function is to elicit the speaker's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sequent sentence.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北方活新的虚词系统研究”(项目编号:08BYY062)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冯光武;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4年01期

3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4 李宗江;;表达负面评价的语用标记“问题是”[J];中国语文;2008年05期

5 董秀芳;论句法结构的词汇化[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叶皖林;“N_1的N比N_2的N+VP”句式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朱家胜;预测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杨丽珍;;英语广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特点分析——以一则广播稿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张启剑;;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夏娟;;翻译实践中语篇连贯的重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卫红;;汉英照应成分比较及对语篇翻译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蒋联江;;基于RST的英语四级作文连贯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苏建华;;从主位推进模式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陶媛;;政治演说与新闻的关联和及物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与语境适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杨忻忻;嵇德全;;从等效原则的角度谈语境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国华;国际商务信函的语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卫青;农村高中英语词汇习得语境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范姝;从主述位理论看汉语政治报告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文华;从标记主位视角看小说《鸡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2001年01期

2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3 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9年02期

4 孙慧妍;;“问题是”的篇章连接作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冯光武;语用标记语和语义/语用界面[J];外语学刊;2005年03期

6 董秀芳;古汉语中的后置词“所”——兼论古汉语中表方位的后置词系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张谊生;;“就是”的篇章衔接功能及其语法化历程[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8 王扬;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诠释[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10 冯光武;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佑;;“宁可”的词汇化[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2 付文萍;;“一直”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3 邵悦;;“因此”的词汇化过程及成因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王峤;柴雪松;;动宾式双音结构即动宾式“离合词”离析动因的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5 李春芳;;从话轮转换角度谈“谁”的篇章功能[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何彦诚;;红丰仡佬语连动结构的词汇化[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7 孙茂恒;;“大不了”的词汇化及其词典释义探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毛向樱;;“所有”的词汇化过程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张小会;;网络新语“X+的说”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10 臧嫦艳;;语法衔接手段在篇章解读中的应用初探[J];林区教学;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梅淑娥;;“至于”的篇章衔接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寇金凤;;浅析篇章连接成分“当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静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近10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N];西部时报;2010年

3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国彦;篇章的组块:标记与管界[D];复旦大学;2010年

2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江傲霜;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田寅威;“以为”的词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崔贵兵;“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7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芬;双音结构“X以”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中平;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艳霞;现代汉语因果连词“X而”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4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44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