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Abstract]:Vagueness i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communicator uses vague utterances to express uncertain pragmatic intentions to meet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ambigu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social pragmatics, interlingual pragmatics,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and general pragmatics. The remaining problems in ambiguous research are pointed out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言不尽意’的哲学解读及其语义分析”(09YJCZH005)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亮荣;语用标记语及其对语用含混的揭示作用[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项成东;语用歧义再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项成东;歧义的功能[J];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4 俞东明 ,左进;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与戏剧人物刻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则坤;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莎;歧义的语用理解及其语用功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蕾;;英语歧义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项成东;语用歧义再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项成东;歧义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5 周红;语用歧义的产生及其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6 项凤靖;试析中文小说对话中的语用模糊及其限制策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王丽凤;语用模糊的产生及作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李怀奎;国内关于学习者外语语用能力的实证研究:调查与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传余;言语幽默的语用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先明;模糊语言的动态语用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戚亚军;大专辩论赛语篇的会话活动类型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3 苏则坤;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丽;语用歧义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小梅;社会交往中歧义现象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赖小玉;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张晓春;语用歧义及其理解、限制和利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崔珏;语用原理视角下的语用歧义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9 毛艳梅;英语修辞格Pun的多角度演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庞峰;从语用角度谈语境对歧义的解释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Z诰,
本文编号:226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6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