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关于“修辞原则”的研究——基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0-11 18:36
【摘要】:在中国修辞学界,关于"修辞原则"的讨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对人们的修辞行为或者修辞实践进行"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局面。综观国内学者关于修辞原则的表述,可以看出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构筑"修辞原则"用以指导修辞实践之时,重视"真诚"原则;二是对"交际对象",即受众在修辞实践中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认识不足。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国内"修辞原则"的这两个特点进行解读,可以为"修辞原则"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Chinese rhetoric, the discussion of rhetorical principles is a hot issue. Scholars "legislate" people's rhetoric behavior or rhetorical practic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there are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ing and colorful situation. I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domestic scholars' expression of rhetorical principles, we can see the following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first, when we construct "rhetorical principles" to guide rhetorical practice,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inciple of "sincerity"; The second i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 of communication, that is, the complexity and multiplicity of audience in rhetorical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rhetoric,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rhetoric principles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rhetorical principle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戴仲平;修辞原则浅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陈汝东;论修辞的四个微观原则[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0年04期

3 王希杰;略论“修辞立其诚”[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秀芳;;语用模糊与语境关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曹德和;修辞学是否属于边缘学科讨论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周春林;移就辞格浅谈[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4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胡习之;话语角色定位及其语言表现形式[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李廷扬;从比喻的内涵和外延看修辞的本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宗守云;;文体学偏离理论与修辞学偏离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哲柿;英汉双关语比较探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9 胡大雷;刘勰论作家个性与风格[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宋玉霞;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牛静;;雄辩建构事实?——从修辞学视角分析西方新闻报道的传播技巧[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高小弘;成长如蜕[D];河南大学;2006年

9 林大津;跨文化言语交际:互动语用修辞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娟;庭审提问的顺应性动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2 段萍;英语委婉语语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剑锋;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罗怿;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谈隐喻翻译[D];四川大学;2002年

5 唐小春;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赵末乔;语意反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晓虹;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D];广西大学;2003年

8 鲁志荣;征婚启事语言特色、价值取向及社会心理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魏慧哲;中英死亡委婉语跨文化对比[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静;论尤多拉·韦尔蒂《失败的战争》的诗学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希杰;孟建安;;关于得体性原则相关问题的讨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李军;“修辞适应语境”说漫议[J];修辞学习;1998年03期

3 胡习之;语篇修辞学与人际修辞学[J];修辞学习;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名方;;关于修辞学的再思考——也谈什么是修辞学[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西方修辞学史》[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4期

2 徐义云;;试论西方修辞学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王旭东;马秋丽;;西方修辞学中的受众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4 刘洋;;英语教学中的修辞学:论西方修辞学在英语课堂上的导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刘敬;;中国二十世纪修辞学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S1期

6 张炎;;西方修辞学的三种诉诸模式与英语专业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9期

7 姚喜明;王惠敏;;西方修辞学视域下的受众解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英凯;钟尚离;;西方修辞学现状及走向[J];中国外语;2006年01期

9 陈丽君;;学科、观念、智力:“他者”的意义——评刘亚猛教授的《西方修辞学史》[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袁影;蒋严;;西方修辞学史的雄辩叙事重构——评刘亚猛新著《西方修辞学史》[J];当代修辞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发笔;;探索的历程 科学的结晶——评《王希杰修辞学论集》[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德福;;二十世纪汉语修辞学的两个理论体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希杰;;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名方;;心理认同是检验修辞效果的惟一标准[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5 鞠玉梅;;中西修辞学传统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思益;;《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读后[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基伦;;“《春秋》笔法”的诠释与接受[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郭焰坤;;中华元典修辞学思想文质观探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董胜;;语言世界——王希杰“四个世界”理论的核心[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罗旋;宗守云;;一部史论并重、继往开来的修辞学著作——评《汉语修辞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谭学纯 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 文学语言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修辞学转向”与中国修辞学的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钱冠连 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修辞学路向何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淑珍;西方英语写作学的元学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林志雄;修辞术与哲学之争及“理想的演说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郭洪雷;中国小说修辞模式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6年

4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王志伟;英语双关语多维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枝;从西方修辞学角度重新解读韩非子的修辞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晓光;刘勰《文心雕龙》修辞内容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林琳;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术语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金海;大学生求职语言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晴;从修辞原则的角度对间接言语的分类和动机的尝试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杨超然;修辞诉求和同一下的广告劝说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7 杨兰;汉字本体的修辞观照[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安琳;中美大学生英语演讲稿对比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季静;《论语》修辞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孙荣;新修辞学批评文本解读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64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64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