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百年来分布变化的定量分析
[Abstract]: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re have been the following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yes": A. For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which currently accounts for about 1/4 of all distributions, shares part of the "for" function; b. For the two distribution forms of "the head of sentence and the place of dwelling" are the same semantics and different pragmatics, at present, the beginning of sentence has exceeded the residential position, and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distribution form of "for"; c. As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right", the proportion of "right" is very small, and it is decreasing slowly because it is squeezed by "right". Taken together, there is a clear trend towards topic marking, but it is not a mere topic marker.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汉语话题结构化研究”(项目编号:10CGZY03YB)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聂仁发;;“关于”标记话题的语义基础和句法条件[J];汉语学习;2007年05期
2 周芍;邵敬敏;;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J];语文研究;2006年01期
3 胡裕树;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4期
4 聂仁发;宋静静;;“关于”式话题句考察[J];语言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韶磊;介词“对于”的多角度考察[D];宁波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齐富;主谓谓语句述评[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1期
2 晏家春;;也谈主谓谓语句的范围[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 吴立友;主谓谓语句有关问题的理论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卢英顺;关于主题的来源问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王智杰;存现句的句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依力;;试论汉语主语的语义特征[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黄德玉;;关于话题主语的若干问题[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张国宪;;试谈主题的形式标志——兼评陆俭明先生的形式标志说[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9 余义兵;;比较基准话题化的考察——语言类型学上的一种假设[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栾维权;;“问”“对”介词用法异同溯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主谓谓语句的语义分析[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丽颖;跟语序有关的几种句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邱峰;《南齐书》介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挺;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宝萨日娜;论蒙古语单句语用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陈俐冰;当代公文中的“对”字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韶磊;介词“对于”的多角度考察[D];宁波大学;2010年
4 刘芳源;个案儿童朝向介词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利;留学生把字句习得情况考察及其对教材编写的启示[D];暨南大学;2009年
6 黄维;动词“告诉”带宾语情况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顾佳妮;新闻话语中引语源的表达与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颖;汉语常用介词“给”、“跟”、“对”、“向”、“为”的研究及其教学[D];新疆大学;2009年
9 何毅;英汉提升结构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朱四美;“而且”、“并且”、“况且”的语义、语法、语用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德熙 ,v缂孜,
本文编号:2417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17402.html